4月20日,市紅色文化協會召開專題座談會,研究排練歌劇《少年彭士祿》早日推上舞臺的事宜。以講好紅色故事,進一步傳承好紅色基因。 座談會就歌劇《少年彭士祿》創作及意義進行說明,并就該劇內容、唱詞以及如何推向舞臺等問題,現場聽取相關部門和有關專家的意見和建議。 歌劇《少年彭士祿》,是由市紅色文化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如洪編劇,以彭湃后裔、我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童年時期的困難經歷和革命老區群眾不惜一切代價掩護革命后代的動人故事為主體。該劇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首批認定的學術期刊《戲劇之家》(2018年第31期)公開發表之后,短短幾天,閱讀量近兩萬人次,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此,市紅色文化協會利用各方資源,積極籌措,爭取將該劇早日搬上舞臺,力爭成為國慶70周年上京匯演劇目。 該劇特邀星海音樂學院的老師和學生進行譜曲和初步排演。目前,已經完成了第一場《血雨腥風》歌詞譜曲和第一場第四節《素屏就義》的排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