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冊找回密碼

汕尾城市在線網-看有溫度的資訊

他是廣東戲曲界的“鋼鐵直男”,羅家英汪明荃都是他粉絲!

2018-9-25 09:35| 發布者: swcszx1| 查看: 13852| 評論: 0

摘要: 歡迎關注“汕尾城市在線網”公眾號

【“南粵戲曲人”編者按】

由廣東省藝術研究所、廣東粵劇院以及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合辦的“2018粵戲越精彩”正在進行中。今年,已經舉辦到第四屆的“粵戲越精彩”首次為廣東省獨有的三個地方戲曲劇種優秀代表性人物舉行專場演出和學術研討會,在省內劇種大匯演的基礎上聚焦省內戲劇領域中重要的、優秀的藝術家,及時對他們在傳承、弘揚各自劇種過程中所作的努力以及藝術創造上的成就進行學術總結,探討他們藝術創作道路上的成功經驗并向社會作適當的推廣、宣傳。

從21日起,南方日報開始推出“南粵戲曲人”欄目,分別對湛江雷劇表演藝術家林奮、梅州山歌劇劇作家林文祥和汕尾西秦戲表演藝術家呂維平進行專訪,敬請關注。


粵東當代“第一老生”呂維平

戲里和戲外的呂維平有著相當大的差別:馬鞭一揚,他沉浸西秦戲三十載;戲服一穿,他化身國家非遺傳承人。他就是“天下第一團”海豐縣西秦戲劇團團長、有著粵東當代“第一老生”美譽的呂維平。

西秦戲起源于明未清初的西秦腔,至今已有接近四百年的文化歷史,它從大西北流傳到廣東海陸豐,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逐浙形成了游離于本腔、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一個劇種,也成為了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西秦戲瀕臨困境的今天,呂維平挑起傳承的重任,幾十年如一日堅守陣地,著實不易。

9月20日晚,2018“粵戲越精彩”系列活動第四場展演“文武相‘畔’丹心存”——西秦戲折子戲專場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上演,呂維平嫻熟的老生唱腔渾厚又不失高昂、含蓄又不失沉穩,也將本屆“粵戲越精彩”推向了最高潮。

“開山戲”一人兼兩職

從兒時被《趙氏孤兒》中演員揮舞馬鞭的動作所震撼,一腳踏入戲行,到成為當代西秦戲接班人、傳承人,呂維平在這行已“耕耘”了30多年。

他從小喜歡唱歌,看著樣板戲長大;謴凸叛b戲的時候,他正在讀初中,當時的農村,很多爺爺奶奶、外婆外公喜歡領著小孩看草臺戲,一次偶然的機會,西秦戲專業劇團到呂維平所在的村子演出,演出的是《趙氏孤兒》。

當時扮韓厥的演員拖著高腔唱導板,出臺、亮相、舉鞭、勒馬……這一連串精湛的表演動作,又氣派又大方的動作簡直帥得不行,一下子就把呂維平震住了。這位演員不是別人,就是呂維平后來的恩師羅振標。羅振標能紋絲不動金雞獨立超過15分鐘,“站公仔架”的特技在戲行內可謂獨一無二。

自那以后,呂維平的心中就埋下了西秦戲的種子。那一年,呂維平13歲。

1985年,正在讀初中的呂維平偶然看到了海豐縣西秦戲劇團的招生廣告,沒跟父母商量就自作主張跑去報考,考試一路綠燈,直到被錄取。

學基本功時,呂維平吃盡了苦頭,為了能盡快把腿踢到頭頂,老師還給他的腿上綁上幾塊磚頭,增加壓力。學習期間,因為看到了呂維平的勤奮和年少老成,劇團老師讓他提前學習老生的須功、水袖、眼神、臺步等看家本領,“老生的須功很重要,我一有空就甩,甩到我頭暈差點嘔吐,感覺頭都要被甩出去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主演的首部戲《寶蓮燈》中,呂維平飾演的劉彥昌,歷經了從青年到中年前后兩個時期,本來應由小生、老生兩個行當的演員交替扮演,但呂維平一人兼兩職,把小生的瀟灑俊逸和老生沉穩持重都演繹了出來,得到領導和老藝人們的肯定和重視,也由此成為劇團的重點培養對象。

接下來的那幾年,老藝人唐托、林德祥、劉寶鳳、陳色洪、張秀珍等為呂維平傳授了技藝和經驗,得到多位前輩指導的呂維平很快成為西秦戲劇團的主力。

1990年,呂維平又拜在著名老藝人羅振標的門下,成為了其關門弟子。當時的羅振標已74歲高齡,他語重心長地對呂維平說了一句:“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演戲!边@句來自恩師的教誨,也成為了呂維平為人處世的人生格言。

此后,呂維平在師父的悉心指導下,藝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舞臺上,他無論扮演什么角色,都能做到揮灑自如、聲情并茂,同時在傳統表演藝術的繼承中大膽創新、自成一格。

苦心堅守“獨苗”劇團

如今,很多人一提到呂維平,第一句話是說:“西秦戲有今天,呂團長很了不起!”而呂維平自己深知,這是他無法放下的使命。早在1992年,海豐縣西秦戲劇團就被原文化部稱為“天下第一團”,因為當時,全國表演西秦戲的劇團只剩下一家,單根獨苗。

西秦戲古老厚重、源遠流長,傳統劇目1200多個。從行當上看,以袍甲戲為主的西秦戲,依然處于老生當家的時代;但從唱念做打上看,西秦戲保留了許多粵劇初期的表演形態與樂器定弦,被老一輩粵劇藝人恭恭敬敬地稱為“大師兄”。2007年,西秦戲劇團到香港演出,謝幕時掌聲長達10多分鐘,演員羅家英看完戲后激動地說:“我們粵劇失去的很多東西,他們卻依然保存著!”

歷史上,西秦戲流行的地區曾從粵東、閩南、臺北擴大到廣州、香港、澳門及東南亞等地,但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的變化,古老的西秦戲逐漸退回海陸豐。海陸豐人口不多,地方不大,如今卻保留著三個古老劇種:正字戲、白字戲和西秦戲。

和唱方言、常演民間傳奇、兒女情長的白字戲不一樣,西秦戲從語言到音樂、聲腔再到表演,都有自己的特點,且多演忠良將相、家國情懷,念的是中州音韻、桂林官話,唱的是古老的西秦腔,為此,呂維平曾開玩笑說:“我的粉絲都是老年男人。”

2002年,呂維平剛到海豐縣西秦戲劇團當團長時,桌椅破破爛爛,演員寥寥無幾,一年只有五六場演出,整個劇團瀕臨解散,情況非常嚴峻,當時的呂維平只有一個念頭:“再難也要守住,也要沖出去。”

從2003年起,呂維平問藝于當時已90歲高齡的“名老生”唐托,并從唐托的親身傳授中繼承了《劉錫訓子》中的西秦戲傳統絕技。《劉錫訓子》一戲唱做并重,最吃功夫、最精彩的當屬“椅子功”:一把椅子轉起來,唱到哪轉到哪,還要配上須功、帽翅等表演,妙趣橫生、聲情并茂。

“表演過程中,靠腰、臀、雙腿發力,使椅子的四腳輪流以一腳著地,前后左右盤旋,邊做邊唱。學會是一道關,如何一遍遍和椅子磨合,又是一道關。”呂維平至今依然很感激師傅唐托,“他不識字,肚子里卻裝了好幾百出戲,過世的十幾天前還給我說戲!

老藝人唐托生前向呂維平傳授“椅子功”。老藝人唐托生前向呂維平傳授“椅子功”。

2005年,呂維平與呂匹合作,憑著多年積累的舞臺實踐經驗,呂維平自己當導演,重新排練了《劉錫訓子》,并在劇中擔任主角。同年10月,此劇目參加第九屆廣東省藝術節大賽,技驚四座,一舉奪得演出劇目獎。

筑巢引鳳“復活”文天祥

2007年,呂維平當選為西秦戲國家級傳承人。所謂“傳承”,呂維平也是漸漸懂得它真正的含義的——不光是自己“承”起來,還要“傳”下去。

一開始,海豐縣西秦戲劇團為了生存,一年到頭在汕尾地區和周邊的基層農村奔波,腦子里只想著能夠穩定劇團、穩定人員!伴L此以往,藝術上沒有了追求,連正常的訓練時間也無法保證,表演水平和藝術水準只會越來越低!眳尉S平深知,他和劇團身上還承擔著西秦戲劇種傳承、發展的艱巨任務,“打鐵還須自身硬,只有從提高藝術水平和培養接班人方面下功夫,才能真正把西秦戲保護好!

一部好戲,有時候可以救活一個劇團,以文天祥抗元為題材的新編歷史劇《留取丹心照汗青》就做到了。2011年,《留取丹心照汗青》獲得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藝獎,更重要的是,通過這部戲的磨練,劇團上下煥發出了完全嶄新的精神面貌,不但演藝人員的藝術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人心也更加齊。

汕尾海豐文天祥公園汕尾海豐文天祥公園

在這部劇的背后,一大批關心西秦戲的專家、學者在共同出力:國家一級編劇陳中秋撰寫劇本,中央戲曲學院著名導演涂玲慧執導,海豐籍作曲家、原福建電影制片廠專業作曲陳勇鐵擔任音樂配器和樂隊指揮,西秦戲老藝人嚴木田也為劇中幾段重點唱段編曲。

強強聯合之下,保證了《留取丹心照汗青》這部戲的藝術質量。不少專家認為,“這是自解放以來,西秦戲里程碑式的一臺戲,完全符合當前建設文化大省的主旋律,對于挖掘文化遺產,保護瀕危劇種,具有重大意義”。

在那之后,從省城到首都,海豐西秦戲的名聲越來越響:先是在省內拿大獎,又代表廣東參加世博會,在去年第十三屆省藝術節上,新編劇目《馬援伏波》作為汕尾市唯一入選參評劇目亮相,并獲得劇目二等獎。

如今,社會各界對戲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這讓呂維平感到十分欣慰。與此同時,他也有些擔憂:“西秦戲的保護和發展單靠一個劇團是絕對不行的。目前省內沒有專門的院校招收西秦戲學生,很多傳統劇目因為年代久遠、資料保存不善,瀕臨失傳。原本還有一家民營劇團,如今也關閉了,我們連一個可以傳授、參照的同行對象都沒了!睂Υ,呂維平很無奈。

為了最大程度地傳播西秦戲,不久前,他甚至在網絡上做了一場直播,“現在的90后似乎又開始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了,這是好現象。”

當下,呂維平除了排戲,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傳授兩個徒弟陳嘉明、余澤鋒身上了,“這真是急不來。我的小生戲他們已經基本能演了,但是老生戲要壓得住場,則要時間來磨礪!

【策劃】李培 羅彥軍

【撰文】周豫 

【編導】丁曉然 唐嘉欣

【攝影/攝像】姚志豪 鄭一見 石磊

【剪輯】姚志豪 鄭一見

【出品】廣東省藝術研究所 南方+客戶端

【校對】楊遠云

(部分圖片由廣東省藝術研究所提供)

來源:南方+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返回頂部
国产区一二三四区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