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尾,臨近過年的時候,人們除了會炊甜粿,還會炊發粿。發粿一般在冬至、春節等大節目或重大祭神活動中制作。古代即流傳過年吃發糕以求好兆頭。發糕諧音發財、高升,因為發粿寓意著發財、發家等意義,深受群眾喜歡。 一般制作好的發粿是赤紅的顏色,材料也相對簡單。粘米粉、低筋面粉、泡打粉、蘇打粉,混合過篩放進盆子。紅砂糖用水融了加進粉里,慢慢加,然后和一下粉。水和粉調成糊狀,這個功夫就需要看炊甜粿人的技術了。 把材料混合攪拌成糊狀之后,會有特殊的制作發粿的小器皿,先把器皿表層圖上一層油,然后將糊狀材料放入器皿中,隨后放入鍋里去隔水炊。炊熟的時間把握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時間掌握得剛剛好,那么炊出來的發粿就非常好看,像是一朵朵花,有時會在發粿分出的花瓣上點上一點紅色。發得越大,裂痕越深,象征發大財、發好運,即代表運勢越好的象征。 有的是因為材料搭配比例不好或者是炊的時間沒把控好,就會炊出沒開出四瓣的發粿,這是大家都不喜歡的,所以一般如果有這樣的發粿,都是叫我們小孩子拿來吃掉,因為也不適合拿去當貢品祭神。 剛剛炊好出爐的發粿是最好吃的,松軟香甜,口感獨特,熱乎乎的吃下去,確實很可口。因為是面食類,常常吃下去一兩個就飽了。發粿還有一種吃法,就是把它分成小份,然后下油鍋煎著吃,也是很不錯的。 小時候家里也會自己制作發粿,不過現在追求方便,也常常是在外面買回來,偶爾一時興起,才會自己親自動手制作。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發粿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和寓意,總是無法被輕易取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