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深汕中心醫院,助力汕尾第一所本科院校華師大汕尾校區順利開學,以強大金融、科技等資源做保障為汕尾注入發展的活力源泉……自2013年開始,圍繞“汕尾所需、深圳所能”,深圳對口幫扶汕尾干部用心用情用功開展對口幫扶工作。10年來,深圳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超100億元,促進社會產業投資近2000億元。 十年時間過去了,如今的汕尾,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融入“雙區”拾級而上,打造了特區老區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 那么,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是如何開展的?又有哪些可參考、可復制的“深汕智慧”?
硬核人才梯隊鑄就幫扶鐵軍 2021年,深圳、汕尾脫貧攻堅考核驗收全省第一。 這些幫扶成績的取得,背后有資源、政策、資金等多重因素,但最關鍵的一點是人才。正是因為有人才隊伍建設做基底,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才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為深化合作,截至目前,深圳幫扶干部累計掛任汕尾市、縣、鎮三級領導職務50余人次,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職務240余人次,3名汕尾市領導先后掛任指揮部副總指揮,29名優秀黨員干部派駐指揮部學習鍛煉,汕尾干部到深圳交流掛職10余人次,實現觀念互通、思路互動、業務互學、作風互鑒。 在人才培訓上,深圳幫助培訓汕尾有關單位處級領導干部170人次,開展組工干部培訓班4期,培訓汕尾市、縣兩級組工干部800余人,并組織“兩委”干部專題培訓12場,培訓村(社區)“兩委”干部5000余人次。 與此同時,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還很重視培育當地技術人才梯隊,聯合汕尾市舉辦“粵菜師傅”等各類培訓班597期,累計培訓52475人次;聯合省農科院,組建農技服務專家“百人團”定期下鄉指導,為當地群眾提供數字農業精準栽培等培訓服務688場,受惠超18000人次。 據悉,深圳自2013年開始全面對口幫扶汕尾,10年累計派出幫扶干部845人次,幫扶干部個人先后涌現出廣東省、深圳市、汕尾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等23名模范代表。
從鄉村振興到城鄉融合發展 2022年,深圳對口幫扶的陸豐市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捷勝鎮軍船頭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在深汕幫扶中,貫穿始終的高頻詞就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城鄉融合”。 深汕幫扶堅決鞏固攻堅成果,建立動態監測預警機制,“一戶一策”制定精準幫扶政策195條,設立3050萬元“脫貧防返”專項資金,堅守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鄉村要振興,城鄉要協調發展,離不開城鄉產業的壯大。在城市方面,深汕兩地探索“深圳總部+汕尾基地”模式,推動深汕合作拓展區規劃建設,積極促進打造全產業鏈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百億集群。在鄉村方面,幫扶干部科學助力種植業高質量發展,并充分發揮脫貧攻堅形成的117個縣級特色項目、526個集體產業項目、631個合作社集聚帶動作用,引導當地農業銀行發放助農金融貸款,拓展消費幫扶“促增收”。 據統計,2022年汕尾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22.02億元,經濟總量躍進至全省第17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8%,實現200個對口幫扶貧困村、16353戶貧困戶100%雙出列,城鄉居民的幸福指數肉眼可見地越來越好。
夯實民生基礎 提升群眾幸福感 在汕尾,有一所三甲標準打造的第一所省部級水平大型綜合性醫院,那就是深汕中心醫院。這所投入16億元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開業一年來,累計掛號超10萬人次、住院治療超3000人次,給深汕兩地群眾看病就醫帶來了實打實的便利。 補齊民生短板,夯實共同富裕發展根基,深圳首先突出重大項目示范引領,投入5億元援建華南師范大學汕尾校區,投入8億元援建的深汕中醫醫院已正式開工建設,由兩地聯合運營的深圳機場汕尾城市候機樓正式營業,有效解決了汕尾老百姓的醫療、求學、出行難題。 深化基層民生幫扶是幫扶工作隊為當地民生幸福指數加碼的重要舉措。十年來,深圳累計投入基層教育幫扶資金超3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50多所,累計投入醫療幫扶資金超2億元,改擴建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160多所,累計完成縣鎮公路、機耕路、村道等路網改造200多條700多公里,修建黨群服務中心107座、文化廣場(公園)20余座、養老院10多個、農村公廁400多個、垃圾處理和排污設施1000多處。 在教育衛生方面,深汕幫扶也一直在行動。幫扶干部積極協調推動深汕兩地教育主管部門及各結對幫扶區縣教育部門分別簽訂《結對幫扶協議》,累計引導超20所學校開展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幫扶,派出深圳支教教師超290人次。還廣泛發動社會力量,鼓勵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到老區投資興業和捐資捐物,營造全社會共建共興的火熱局面。 【南方+記者】彭駿 南方日報、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