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一向都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 但最近老感覺精神疲憊、困倦乏力 臉上冒痘、吃什么都沒胃口 還動不動就感冒 大夏天的真是難受啊 中醫朋友說:你這是濕氣太重 濕氣纏身是百病之源 濕氣重不僅會讓頭臉油膩、困倦無神 還容易浮腫、長贅肉、虛胖…… 嚇得小編一激靈 這個濕氣到底是什么鬼? 嗯 分隔線以下是中醫科普時間 濕氣是如何形成的呢? ▼ 我們的身體里有兩個管理水的臟器: 腎和脾 腎臟喜歡水 而脾臟討厭水、喜歡干燥 腎陽能和食物營養起反應 產生體溫熱量 將水向上蒸騰、分布全身 而脾會主管腸胃 將體內的水分吸收進血液里 血液再將這些水分運回腎臟 部分水分被制成了尿液 就這樣形成了體液的循環 對于健康的人來說 腎和脾的力量是不相上下的 但是如果脾虛了 那么大量的濕氣會在體內堆積起來 舌為心之苗,脾之外候 通過觀察舌象可以了解體內臟腑的健康情況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不滑不燥 如果出現舌邊齒痕明顯、舌苔厚膩 則預示著“濕邪”入體 盛夏炎熱 很多人愛喝冷飲、吃涼菜、喝冰鎮啤酒 特別容易損傷脾胃 加上夏天毛孔打開 大家都喜歡待在涼爽的空調房里 濕寒容易入侵 濕氣重主要有以下表現: 頭發、面部愛出油、長痘 胸悶乏力、嗜睡肢腫、大便粘滯不暢 腿軟發酸、口苦口干、起床時頭發昏 小肚子變大、體型肥胖、懶怠不愛動等等 濕氣在體內長期積累不祛除 就會找各種發泄的出口 引起多樣的外部癥狀表現 還可能引發腹瀉、腎結石、肝腹水、 脂肪肝、高血壓、痛風等一些并發癥 濕氣如何祛除? ▼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飲食作息習慣不同 濕氣也不可能通過吃藥一次性解決 所以一般都建議大家食療調理祛濕 少吃辛辣、甜食、冷飲等 多吃利水滲濕、理氣健脾的食物 比如薏米、白茯苓、赤小豆、山藥 01 薏米 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 薏米可以和紅豆煮粥,就是單純的薏米加紅豆,而不要加上大米,喝水吃豆子,長期堅持就會有效果了。 02 白茯苓 它能祛濕利水,健脾安神,不分四季,無論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 可以用白茯苓和粳米做成粥,早晚餐的時候服用。 03 赤小豆 赤小豆入藥,有行血補血、健脾去濕、潤腸通便、健美減肥之效。 它可整粒食用,或用于煮飯、煮粥、做湯,是日常生活必備的家用食材。 04 山藥 山藥能補脾養胃,生津益肺,對于脾虛食欲不好以及肺虛咳嗽不止有非常好的食療效果。生的鐵棍山藥祛濕效果更好。 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