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非(1932-1999)1932年11月生,廣東陸河人,194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11月參加工作。中共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47年-1955年,歷任廣東省陸豐縣河田鎮政府指導員,區委委員、土改工作隊隊長,區委書記,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1955年-1960年,歷任廣東省陸豐縣委常委兼宣傳部部長、副縣長、縣委書記。1960年-1979年,歷任廣東《上游》雜志社編輯,中南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廣東省革委會政工組政工辦公室副主任,廣東省科教政治部副主任、省文教辦公室副主任,《紅旗》雜志社三人領導小組成員。1979年-1983年,任廣東省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1983年-1986年,任廣東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兼省委秘書長、省委黨校校長。1986年-1988年,任廣東省委副書記兼廣州市委書記。1988年-1991年,任廣東省委副書記。1991年-1992年,任廣東省委書記。1992年起,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1998年,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98年5月后,兼任全國人大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委員。1999年10月27日病逝于廣州。 專家點評 勇于探索 求真務實 ——訪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員盧荻 謝非結合廣東省情,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精神,在全省實施“三個三”工程,在全省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著力總結推廣順德的綜合改革試驗,推動產權制度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加快了廣東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針對國內改革開放全面鋪開,廣東優勢弱化的狀況,他按照江澤民同志向廣東提出“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的要求,勇于探索,求真務實,充分發揮廣東改革開放先行一步以及毗鄰港澳、僑胞眾多的優勢,制定政策措施,使廣東省保持了國民經濟和各項事業持續快速發展,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較好地交出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份答卷。 盧荻說,謝非組織實施科技興省和以建設珠三角經濟區為龍頭,帶動全省經濟發展的戰略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搞活大中型企業;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法制建設不斷加強,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梢哉f,謝非為廣東的改革開放和各項建設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1932年11月4日,謝非出生于廣東省陸河縣河口鎮對門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15歲投身革命,長期在基層工作,養成了他勇于探索、求真務實的作風。 謝非任廣東省委書記期間,團結和帶領“一班人”,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認真貫徹落實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談話精神,堅持改革開放,大力推進兩個文明建設,使廣東省保持了國民經濟和各項事業持續快速發展,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員盧荻認為,謝非主政廣東期間,最精彩的兩筆,其一是牢記鄧小平同志囑托,奮起追趕亞洲“四小龍”,主持制定“三個三工程”,首次完整、系統地從現代化發展基礎、運行機制、體制結構等方面對廣東2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做出了戰略部署;其二是大力支持順德綜合改革,為全國探索出經驗。 牢記囑托奮力追“龍” 1988年至1991年,謝非任廣東省委副書記。1991年1月后,謝非任廣東省委書記。在黨的十四大、十五大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992年1月,88歲高齡的鄧小平視察南方。從1992年1月19日至29日整整11天,謝非作為省委書記全程陪同小平在廣東考察,聆聽小平的談話。 視察期間,鄧小平說:“廣東要力爭用20年的時間秩序、社會風氣也要搞好,兩個趕上亞洲‘四小龍’。不僅經濟要上去,社會文明建設都要超過他們,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鄧小平讓謝非計算廣東的GDP和“四小龍”的差距。時任謝非秘書的陳建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他當晚就領了任務一直算到第二天凌晨4點鐘。當時廣東的人均GDP只有1000多元,要達到“四小龍”的水平很難。小平的囑托,成了謝非極大的動力。 鄧小平離開廣東后第三天,謝非在廣州珠島賓館向廳局級以上干部傳達鄧小平談話記錄稿。他的傳達整整三個小時,謝非在傳達時表現出少有的興奮與激動,對廣東干部大聲疾呼:“鄧小平視察南方將對廣東產生重大影響,我們要開足馬力,不負小平!” 當年7月1日,廣東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報送了《關于加快廣東發展步伐,力爭20年趕上亞洲“四小龍”的請示》。為了實現20年追趕亞洲“四小龍”這一偉大的戰略目標,在謝非的主持下,廣東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三個三工程”,即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法治和廉政監督三個機制,強化農業、交通能源通信和教育科技三個基礎,實現產業結構、生態環境和人口素質三個優化。 “三個三工程”的提出,第一次完整、系統地從現代化發展基礎、運行機制、體制結構等方面對廣東2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做出了戰略部署,標志著廣東現代化發展的戰略構想初步形成。 謝非對廣東基本實現現代化,有著明確的目標。1993年5月在廣東省第七次黨代會上謝非作了《為廣東二十年基本實現現代化而奮斗》的報告。報告中提到,“廣東基本實現現代化,就是全省經濟發展總體上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精神文明的水平更高!敝笏硇牡赝度肓诉@場實踐中,以致病魔悄然襲來也沒及時發現。 謝非領導的廣東省委省政府班子,從理論到實踐,對廣東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作了艱辛和全面的探索,在全國先走了一大步,促進了廣東生產力發展和綜合經濟實力的騰飛。 病中關注順德改革 在謝非主政廣東后期,順德綜合改革是他花精力最多的一段,也是他主政廣東精彩的一筆。 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后,謝非高興地趕到順德,他希望“四小虎”之一的順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但是,上世紀80年代,順德在鄉鎮企業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然而到了90年代初,這種發展模式走進了死胡同。廠內有廠,廠外設廠,鄉鎮企業成為準國企,產值很高,負債很大,“輝煌的成績,驚人的包袱”就是當時情形的真實寫照。 當時謝非就想,中央可以拿一個廣東一個福建兩個省作改革開放的試點,廣東為什么不能拿一個縣來作試點呢?珠三角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順德又是珠三角發展最快的市縣之一,順德在改革開放和發展中碰到政企不分、企業產權不明晰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很可能就是珠三角、廣東乃至全國明天將會遇到的問題。為此謝非指出:順德要大膽突破舊框框,按照小平同志“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根據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綜合改革試點。 1992年,為支持順德開展綜合改革試驗,省委、省政府把順德確定為廣東省的綜合改革試驗市。1995年8月,省委、省政府派出的聯合調查組,對順德的改革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并上報省委,省委常委會再一次肯定順德改革的正確方向,并允許繼續進行試驗。 現任河源市委書記的陳建華回憶,由于順德的綜合改革意義重大,謝非同志決定親自抓順德的改革,在順德的改革遇到最大阻力的時候,他每個季度都來一次順德。從1991年到1997年,謝非同志先后10多次到順德實地考察、指導工作!爸x非同志對順德一直很關注,在他病重期間,還專門要了順德的音像資料看。”陳建華說。 順德改革也探索出了全國經驗,后來風行的“國有企業轉制”就是從順德開始的,現在人們耳熟能詳的“混合經濟”、“盤活優質資產”、“貼身經營”等等都產自順德。 1999年10月27日,謝非病逝于廣州。中共中央對他的一生給予高度評價,稱贊他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卓越的黨的工作領導者。 謝非的臨終”謊言“ 1998年3月,謝非當選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赴北京工作。1999年,67歲的謝非因病去世。遵照謝非的遺愿,他去世的消息一直沒有告訴他老母親。在之后的近十年時間里,老人再沒有聽到兒子一個電話,也沒有在電視上看到兒子的鏡頭,只是定期收到有人假裝兒子謝非孝敬的禮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