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上下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陜西省文化廳、廣東省文化廳等全國九個省(區、市)文化廳局聯合舉辦的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于10月8日在西安拉開序幕。此次會演是半個多世紀以來秦腔等梆子腔劇種的首次集中展示,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秦腔會演,共有來自全國九個省(區、市)的22個院團、24臺劇目、2000余名演職人員參與,從10月8日一直持續到11月8日。 我市海豐縣西秦戲藝術傳承中心最新創作的西秦戲《馬援伏波》于10月13日晚亮相西安索菲特大劇院,這也是400年后西秦戲首次“回娘家”!恶R援伏波》是我市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精神,為獻禮十九大、參加全省第十三屆藝術節而精心創作的新編歷史劇目。 該劇目以馬援勵志名言“馬革裹尸還……”為創作線索,開掘了一個曾經被遺忘的歷史人物,藝術地再現了馬援出征南越的一段歷史過程,突出塑造了馬援心系社稷、鐵腕肅貪、靖疆愛民的人物形象,熱情謳歌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奮斗、不屈不撓的中華民族精神。《馬援伏波》以氣派大方、激昂雄渾、擅演家國情懷的西秦戲排演,更彰顯出馬援的高尚情操和家國情懷,體現了“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 演出期間,我市西秦戲受到了陜西各界的高度關注,主辦方特意組織召開了“中國秦腔優秀劇目展演廣東西秦戲《馬援伏波》座談會”,反映強烈。這次會演,推動了我市地方傳統文化走出去,加強了與其他省市的文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