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縣海城鎮各社區在各個進山主要路口設立森林防滅火檢查站點,對進山人員、車輛實行“逢車必查、逢人必檢”,做到全覆蓋、無遺漏。 汕尾日報訊 (記者 劉佳倫) 清明節是國人悼念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近年來,我市各地大力宣傳文明、健康、節儉、安全的祭掃方式,如今,許多市民改變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習俗,更多地以獻花、植樹、清掃墓碑、網上祭奠等方式追憶先人,并逐漸演變成一種新風尚,為清明注入“文明”的理念。 祭掃現場文明有序 “以往清明節,大家都是以燒紙、放炮、焚香等傳統方式祭祀,既不環保,還存在火災隱患,而今我們不再焚香燒紙,改用鮮花祭祀……”日前,在海豐縣葫蘆山陵園祭祀先人的市民李先生說。 在市區工作的90后小李,今年沒回家為先人掃墓,為此他選擇了一種頗為“潮流”的方式祭祀先人——網上祭拜。據了解,網上祭拜是指將逝去親人的生平事跡、照片等在網絡上傳遞,或通過為逝去親人點燭、獻花、點歌、撰寫紀念文章等方式,在論壇上記錄自己的追思和感懷。“我們這些在外的游子,抽不出時間回鄉為先人獻上一束鮮花,頗有遺憾,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一些特別的、力所能及的渠道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毙±钫f道。 據葫蘆山陵園負責人介紹,隨著近年來政府的大力引導,市民文明、環保意識增強,如今采用鮮花祭祀的人越來越多。“有祭祀群眾原本帶來紙錢,但在管理人員的勸導下,都改用了鮮花祭祀!庇浾呖吹,祭掃現場安全有序,陵園工作人員堅持防疫管理制度,要求出示健康碼和入園祭拜預約憑證。 黨員干部樹“標桿” 據了解,清明節期間,我市各地出動人員、嚴防死守,全力做好森林防滅火工作,工作人員分別在各上山路口進行設卡檢查,對違規攜帶進山區祭祀祖先的紙錢、煙花爆竹等易燃物品的一律進行收繳,工作人員還對市民進行思想教育,通過形象生動例子,向群眾科普燃燒煙花爆竹等陋習易造成空氣污染,引發火災,通過面對面教育群眾自覺摒棄燒紙放炮陋俗,引導群眾以文明、節儉、健康的方式祭奠親人。 “我勸導在外親屬清明期間不返鄉,采取書寫心靈家書、網絡祭掃、寄思念卡、委托祭掃等新型祭掃方式遙祭先人;通過敬獻鮮花、植樹綠化、舉辦家庭追思會、清掃墓碑等方式祭祀故人,向親朋好友、家人和身邊的群眾宣傳綠色環保的祭掃方式,自己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的親友和群眾,讓清明回歸清凈與文明。”已退休老黨員李伯說。 “今年清明,我們家取消了以往家族祭祖活動,這幾年大家都提高了護林防火意識,對文明祭祀有了一定認可,由以往上墳燒紙改為敬獻花環的綠色環保方式祭祀先人、悼念先祖,作為黨員我要用實際行動響應黨和政府號召,為大家做好表率!秉h員小張對記者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