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生產工作責任重于泰山。紅海灣經濟開發區一直以來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近期,紅海灣經濟開發區進一步壓實街道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以最嚴標準、最硬措施、最實作風,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隱患,防范遏制事故發生,確保安全穩定!半p節”以來,全區無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無發生城鄉火災,無發生森林火情。 紅海灣嚴把“責任關”“預防關”“整治關”和“基礎關”,全力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嚴把“責任關”,深化安全責任體系建設 紅海灣落實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形成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常態化長效化安全生產體制機制。堅持“誰主辦、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組織出動檢查組,按照“一線三排”工作機制,嚴格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確保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 同時,還發放宣傳教育和企業安全生產主要崗位責任明白卡,指導企業加強安全生產隱患自查整治、培訓教育和預案演練,提高自查整治責任和應急處置能力。 此外,建立健全專項督查考核機制,落實好“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以嚴格的考核督查問責倒逼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全面筑牢防范安全事故“防火墻”。 ![]() 嚴把“預防關”,全域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 紅海灣采取“人防+技防”的方式,充分利用“大數據+網格化+主動監測+群眾路線”四輪驅動工作機制,堅持全面排查和重點排查相結合,確保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區。 一方面,區、街道、村(社區)三級網格實體化運作,對轄區內風險隱患進行地毯式、全覆蓋、無死角的大排查,確保風險隱患底數清、情況明。10月8日至15日,全區共組織出動檢查人員791人次,執法車輛200多車次,執法艇24艘次,檢查各類場所737家次,確保重點場所和重點行業領域風險隱患盡在掌握。 另一方面,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手段和數字政府平臺,完善全區統一的風險點、危險源數據庫和電子地圖,實現風險隱患一張圖、危險數據一個庫,分析研判轄區內道路運輸、建筑施工、消防安全、漁業船舶安全、旅游景區安全和危險化學品等方面的安全風險,把風險隱患預防工作挺在事故前面。建設15個電動車集中充電停放區,對電動車進行集中管理,破解電動車入戶充電的“老大難”問題,保障社區消防安全。 ![]() 嚴把“整治關”,落實隱患整改“零容忍” 今年以來,紅海灣經濟開發區部署了安全生產領域八大專項整治,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危害辨識和隱患整治,實施重點行業領域“守底線、遏事故”安全生產攻堅戰,對排查出來的風險隱患,一條一條分析、一條一條拿出整改舉措,做到責任、措施、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實現隱患排查治理的閉環管理。 同時,建立隱患清單和工作臺賬,緊扣時間節點,實行銷號式、動態式管理,一個隱患一個隱患地對賬銷號,切實將事故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成災之前。嚴格落實“五個一律”執法措施和“四不兩直”、同步曝光警示等執法方式,對發現的隱患問題和違法違規企業“發現一批、曝光一批、懲治一批、公布一批”,確保隱患及時整改到位。 10月8日至15日,共有效消除安全隱患167處,現場整改137處,責令停工停產13家,行政拘留擅自破壞封條、阻礙執法1人,為全區創造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 ![]() 嚴把“基礎關”,提升整體安全水平 紅海灣完善基層組織網絡,延伸安全監管觸角,構建城鄉一體、全域覆蓋、上下聯動的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體系,確保監管無遺漏、全覆蓋、無死角。同時,強化社會協同治理,著力提高安全生產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綜合治理機制,著力解決安全生產監管“單打獨斗”的問題。 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上,做足做實應急物資儲備,加強救援隊伍人員業務培訓,強化應急演練,確保物資調得快、用得上,救援隊伍拉得出、打得贏,全力以赴為安全生產工作做好堅強的后勤保障工作。 此外,紅海灣還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創文”、疫情防控等工作,積極開展事故警示和宣傳教育活動,10月8日至15日,共出動宣傳車126車次,發放安全宣傳單15000多份,進一步提升紅海灣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 【記者】林娟如 南小渭 【通訊員】方資然 【作者】 林娟如;南小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