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廣場、歐田書舍、青梅酒吧、擂茶會館……從汕尾陸河縣城出發,沿著平整寬敞的X004縣道一路往北,大約15分鐘的車程便進入了螺溪鎮歐田村。眼前“網紅鄉村”的詩意田園景象,很難讓人相信,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無人問津的貧困村,存在嚴重的空心化、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中秋長假期間,歐田村接待游客達2201人次,營業收入達1.86萬元,成為螺溪鎮乃至整個陸河縣眾多熱門旅游景點之一。歐田村蝶變的成功實踐,其實也是陸河縣近年來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新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新興業態,實現從落后偏遠山區縣加速蝶變為宜居宜業宜游客家新山城的縮影。 美麗鄉村串珠成鏈 旺了鄉村富了口袋 錯落有致的客家民居中,有序排列的綠色梯田里,游客們不僅能品嘗最新鮮地道的客家美食、親手制作客家擂茶,還能給蔬菜瓜果澆水施肥、體驗農耕生活……如今,通過整合農業、生態、交通、人文等多方面資源,陸河縣的歐田村已從過去單純的種地,逐步轉變為走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據歐田村黨支部書記羅洪錫介紹,2017年以來,歐田村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并通過“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解決了原本的“臟亂差”等問題,奠定了后續人居環境改善、村莊規劃建設、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據介紹,2018年6月,歐田村引進的華僑城·螺溪谷項目正式建成運營,通過收益分成、土地租金、就業用工、農產品銷售等,項目一年可為當地群眾帶來600多萬元的收入。 歐田村蝶變的成功實踐,是陸河縣探索綠色崛起之路的一個縮影。如今,在歐田村螺溪谷項目的輻射下,螺溪鎮將眾多旅游景點串珠成鏈,打造華僑城、白水寨、“螺溪源地、北回明珠”等五個旅游片區和“歐田蔬菜基地、龍田茶葉基地、新溪書村青梅烏欖基地、各安龍蝦基地”四個農業產業基地。 而在陸河南部,一條長達數十公里的南部美麗鄉村精品示范帶也正悄然崛起。這條占據陸河縣40%面積的示范帶,主線長度55.8公里、支線長度21公里,覆蓋4個鎮25個行政村,圍繞道路瀝青化、房屋美顏化、村莊景區化、農業產業化、沿途景觀化等行動,變“盆景”為“風景”,集中連片建設,串起美麗鄉村風景線。 陸河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避免鄉村旅游發展“同質化”,陸河縣因地制宜,以鄉村特色資源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做好規劃設計,整合各方力量參與示范帶建設,整合森林、溫泉、田園綜合體等綠色生態資源,融入昂塘古洋樓、古驛道等客家歷史文化,做好“紅、綠、古”三篇文章,培育富有競爭力的旅游產品。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推動農村綜合改革 在打造美麗鄉村精品示范帶的過程中,陸河亟需補齊交通道路、自來水管網、污水管網、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短板。 2018年以來,按照“建一條公路、造一片美景、興一帶產業、富一方百姓”的理念,陸河著重加強鄉村道路建設,其中僅2019年至今,陸河就投資約11901萬元完成“四好農村路”項目(含旅游路、自然村路面硬化、窄路基路面拓寬)共計104.41公里,陸河縣也獲得了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的榮譽稱號。 陸河縣東坑鎮共光村農戶謝大伯告訴記者,陸河是全國知名的青梅之鄉,農村道路建設日益完善,不僅幫助果農降低了運輸成本,還吸引了一些青梅加工物流中心和青梅加工廠入駐。 事實上,不僅共光村,陸河縣的多個村莊近年來都將建設好農村交通運輸、污水處理、道路硬化、雨污分流、旱廁改造、電網改造、寬帶網絡等與農村生產生活最密切的基礎設施,作為農村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 除了“硬件”基礎設施外,陸河縣還積極從“軟件”層面開展綜合改革,推進“新地改”“新權改”“新金改”“新戶改”“新經改”,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城鄉一體融合發展”,以“5+2”農村綜合改革推動土地、人才、管理、資本等先進要素流向農村,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把農村短板變成“潛力板”,加快邁入鄉村振興4.0時代。 得益于一系列有益嘗試,陸河縣近年來先后獲得了“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省級青梅雙創示范縣”“全國鄉村振興縣級典型案例”“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全國清潔行動先進縣”“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縣”等稱號。此外,該縣各鎮鄉村振興工作齊頭并進,已初步形成縣城美、鄉鎮美、村莊美“三美”共進的美麗鄉村新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