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委辦公廳等單位精準幫扶赤古村喜得成果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圳市委辦公廳、汕尾市政協自進駐汕尾城區東涌鎮赤古村以來,除各項幫扶工作有序推進之外,更著力聚焦重點難點工作,實現精準幫扶,以發展鄉村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兩單位派駐干部與赤古村“兩委”干部多次召開扶貧工作專題會,最后達成共識,即充分利用該村荔枝味美質優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產品,以達到活躍地方經濟,帶動農民致富的目的。經過一番實地考察和努力研發,終于設計、研制了一款富于該村特色的“赤古花系”茶,把“一村一品,助力扶貧”變為現實,在原有形成的赤古農副產品專賣店及農村電商項目新模式基礎上,還準備把該村打造成為城區首個“微商村”。這款“一村一品,助力扶貧”的“赤古花系”茶,不僅可供該村廣大村民們通過各種渠道銷售,還可上超市、淘寶、京東等實體、微商商城網絡大平臺銷售。目前,汕尾市網商協會已把該產品作為特別推薦的助力扶貧產品,在“汕美手禮網”隆重推出。同時,動員、鼓勵村民們可通過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平臺進行大力推廣。深圳市委辦公廳、汕尾市政協駐村干部,與村“兩委”形成合力,成立專項工作組,以荔枝為原料,配以荷葉、枸杞、桂圓、菊花等食材,進行開發、研制了一種混合類代用茶之“赤古花系”,即紅荔桂枝茶、玫瑰荔枝茶、荷葉荔枝茶三個品種。對這個系列農產品的打造,凝聚了大家的熱情和心血。首先通過市場調研,該工作組聯合汕尾網商協會李文坤會長一起前往珠三角等地了解荔枝等原料制作工藝的流程和相關手續的情況。再通過一番努力和精心研發,例如,對存余的荔枝采用凍干技術以保持原汁原味,結合其他配料進行加工、提煉、精制等方法,終于成功打造出這款口感佳、具有保健作用的特色農產品。該產品的制作方式都是按照嚴格的食品生產流程,具有產品檢驗檢測報告,以及生產許可證。
東涌鎮赤古村毗鄰汕遮公路,距離汕尾城區約9公里,交通方便,傍山面海,土地肥沃,空氣清新。該村已退休老書記楊孝琛回顧說,早在1991年,該村在當年駐村干部的幫扶下,大力開荒田野、山地,種植荔枝一千多畝,至今近30年,使村民們對荔枝長勢的特點、規律的掌握與栽培、管理等技術已是熟門熟路了。而且,我們汕尾的海洋性氣候既濕潤又有充足的陽光,是非常適合荔枝樹成長的。村里主要種植的荔枝有“桂味”、“妃子笑”兩個較高檔次的品種,平日多銷往珠三角等地。
當駐村干部把三盒剛剛出品的“赤古花系”茶送給老書記品嘗時,楊孝。ㄏ聢D)開心地笑了,并連聲說好、好、好,能利用、發揮咱們村的優勢,把村里的土特產荔枝配以其他合適的食材研發、制成可長期銷售的農產品,打造成地方特色的“系列茶”品牌,以達到發展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的成效。這款茶,堪稱是一個真正把扶貧事業做到家的益民之茶!
接下來,為解決銷售問題,深圳市委辦公廳與汕尾市政協駐村工作組準備委托專業機構培訓“網上銷售員”,即從微商入手,在村里面開設微商課程,重點培訓村里年輕人和部分婦女學會在網上銷售自己的產品,逐步打開網絡各路銷售渠道和品牌提升,打造城區第一個“微商村”,以期帶動周邊更多的村民就業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