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取 “好處費”三十余萬 城區一房產銷售員被判刑罰 城區某房地產銷售公司銷售代表蔡某某,為購房者介紹房源后收取“好處費”高達328000元。近日,城區人民法院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 被告人蔡某某是非國有公司房地產咨詢有限公司員工。2015年7月,該公司委派其到汕尾市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擔任項目銷售代表。2016年5月,劉某某到汕尾市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購買房產,因其喜歡的房型已售完,遂委托被告人蔡某某尋找房源,并答應支付“好處費”。之后,被告人蔡某某在其公司的微信銷售群得知有符合劉某某要求的別墅出售,遂通知劉某某前來看房。同年6月6日,劉某某看完房后決定購買該套別墅,并于當天辦理了相關購買手續并向蔡某某支付“好處費”328000元。后經劉某某追討,被告人蔡某某將該“好處費”直接退還給劉某某。 2018年9月,被告人蔡某某因本案到城區公安分局投案,并如實供述了上述查明的事實。 城區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蔡某某身為房地產咨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屬非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328000元歸個人使用,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應依法懲處。被告人蔡某某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依法可以從輕處罰;且其在案發后退清受賄所得款,有悔罪表現,依法可以酌情從輕處罰,并給予緩刑考驗的機會,遂作出如上判決。 汕尾日報記者:鄧幗梅 通訊員:林敏 法官說法: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行為。本案中,被告人蔡某某所在公司為非國有公司,其屬于非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擔任房地產公司銷售人員的職務便利為顧客尋求房源,并非法收受他人大額財物,應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追求刑事責任。 近年來,我市房地產市場火爆,樓價飆升的同時多處樓盤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某些手握房源的房地產銷售者利用購房者急于獲得心儀樓房的心理索取高額好處費,不但侵犯了消費者合法權益,而且嚴重擾亂房地產市場交易秩序。法官提醒,廣大消費者在商品房買賣過程中要注意規避交易風險,依法理性進行交易。有關職能部門應加大房地產行業亂象整治力度,健全房地產市場監管機制,完善行業服務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