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頻道今天播出深圳“飛地”深汕合作區畫面,驚艷了!“立波瀾潮頭,得風氣之先!苯裉焐衔10點,央視新聞頻道播出《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廣東篇》深度報道,通過最新拍攝的廣東各地畫面,生動展現全省繼續保持昂揚斗志,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向前進,努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再立潮頭譜新篇的發展面貌,也詮釋了廣東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高質量發展成就。此次報道中,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以深圳的一塊“飛地”的定義和長達31秒的畫面首次亮相央視熒屏,并展現了體制機制調整以來,深汕合作區作為深圳第“10+1”區城市治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全面對標深圳,快速發展的新局面、新成就。一起通過視頻回顧一下吧! 視頻長31秒 猛戳右下角↘全屏看更過癮 汕尾來信:大哥被提拔,帶我一起發近日,國家宣布要在深圳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區。 去年的今日,深圳方面表示汕尾劃出一個486平方公里的特別合作區域,給深圳規劃和發展。未來,這個地方的居民都將轉為深圳戶籍。
言下之意,深圳大哥要帶汕尾一起發財了。
傳言多年的深莞,深惠合作,落花流水,深圳最后卻選擇了汕尾。
深圳為何舍近求遠? 共同富裕,不僅是幫助他人的德性,更是完善自身的智慧。
三大核心因素。深圳助人助己 天色玄黃,南粵巨變。
(1)深圳與汕尾發展落差大,互補性強。
就產業而言,深圳已經完成產業升級,在國內處于產業鏈高端。汕尾可以承接深圳產業轉移,接受產業輻射。
就發展水平而言,深圳GDP總量為24221.98億,排名廣東第一。汕尾為920.32億,排名廣東倒數第二。深圳經濟總量約為汕尾的26倍。深圳人均GDP為18.96萬,汕尾為3.83萬,低于全國水平。深圳約為汕尾的五倍。
有落差,才有梯度,產業轉移順勢而下。
相對而言,深圳與東莞、惠州的發展程度接近,尤其是東莞,也是繁華富庶之地。與深圳之間落差小,三個城市的經濟總量,均位居廣東前五位。且東莞和惠州的人均GDP雖不及深圳,在國內卻也位居前列,足以自傲。三大城市呈群雄割據之勢,競爭性逐步多于互補,合作起來棘手。這也是呼喚數十年卻一直無法落實的根源。
東莞遍地豪強,經濟密度不亞于深圳。惠州東部的大亞灣有自己的經濟開發區,其石化產業、汽車產業均為強勢產業。讓其象汕尾那樣完全“割讓”出來,惠州方面恐條件多多,難以落地。
東莞與惠州強大的經濟實力,反使其與深圳的合作陷入困局。
汕尾則不一樣,毫不猶豫,認深圳為龍頭,不存在任何心理障礙。班上前幾名的學生互相明爭暗斗,但后進生與第一名結對幫扶,則是上選。
粵港澳未來的發展,也將遇到深莞惠一樣的難題,好幾個豪強,都需要自己的勢力范圍,甚至有時候競爭多于互補。
深圳舍棄東莞和惠州,選擇了汕尾,城市競爭,一樣存在遠交近攻的策略選擇。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突破口,不在與北京抗衡的天津,而在遠遠落后于京津的河北,雄安取代濱海新區,后發制人,此中邏輯,也是一致的。
(2)汕尾地廣,足以解深圳的心腹之困
土地不足,巧婦難為。實是深圳的心腹之患。
汕尾面積為5200平方公里,足以再造兩三個深圳。當下,汕尾土地開發率不足10%,可利用土地充裕。
此外,汕尾發展不充分,潛力巨大。汕尾的發展程度,與深圳之間的差距至少十年。換言之,汕尾將至少為深圳贏得十年的戰略空間。
(3)避開廣州的核心勢力范圍。
廣州的核心利益,首先是廣東對北方的輻射與連接,其次是通過粵西連接整個泛珠三角。東部利益訴求則稍弱。
而且,廣州不愿意看到最強對手深圳與排名第四和第五的惠州聯合。深圳避開東莞和惠州,選擇汕尾,在省內更容易獲得支持。
改革闖將,勝在膽魄。
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深圳與汕尾開啟的跨市合作模式,將為各地城市之間的協同發展,提供借鑒。
深圳的汕尾飛地,北京的雄安飛地,南北呼應。 當然,未來深圳繼續做大,多少也會帶動東莞惠州,以及其它城市。
遍地梟雄,未來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