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新聞詳情) 近日,廣東正式發布《關于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以及《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專家認為,這是廣東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明確了分“三步走”,布局縝密,全面鋪開;百項任務,方向明確,蓄勢待發。 在《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兩周年之際,廣東正式發布《實施意見》以及《三年行動計劃》。廣東正一步一個腳印,對照《規劃綱要》列出詳細的“任務清單”,全省各地各部門將“按圖施工”、逐一落實、循序推進。 陳廣漢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 首席專家: 我們這個行動計劃具有非常重要的三個特點,一個是全局性,實際上對廣東參與大灣區的發展,包括我們廣東省的經濟發展做了一些全局性的布局;再就是很具有前瞻性,對未來的發展既有我們現在的三年目標,又有未來整個階段的發展;還有很多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整個藍圖已經畫好了,我們現在就是要一張藍圖做到底。 粵港澳大灣區要發揮極點帶動作用和強化軸帶支撐功能,離不開交通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秾嵤┮庖姟分刑岬揭浞职l揮廣深港高鐵重要作用,支持在高鐵沿線和高鐵站周邊建設合作平臺載體,為深化粵港合作提供支撐。如今,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已接載超過1400萬人次旅客往來香港和內地城市,日均乘客超過5.4萬人次。港珠澳大橋口岸已實現24小時全天候貨運通關,日均客流量超7萬人次。 鄧江年 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研究員: 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和空間建設的重點方面,肯定是圍繞著重大的交通節點、重大交通沿線,比如說廣深港高鐵極大地拉近了大灣區內部的交通通勤時間,港珠澳大橋通車后,珠海提出了發展大橋經濟區,珠西生態區也是這次《三年行動計劃》里面提出的重點發展的區域之一,也是沿著這條干線交通的延伸。 專家認為,《規劃綱要》最大的亮點就是把“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擺在突出的位置!度晷袆佑媱潯分刑岢14條具體舉措,亮點頻頻。如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爭取國家在大灣區布局國家實驗室,布局建設重點領域粵港澳聯合實驗室,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等。按照《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大灣區內地新型研發機構力爭達到200家,實現研發占GDP比重達到2.8%,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6件。 張光南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穗港澳區域發展研究所 所長: 大灣區的創新要跟產業相結合,那么下一步粵港澳大灣區將要重點去推動和關注的方面就是提高進一步創新的這種轉化率,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專業服務創新和公共政策、公共服務創新,來提升科技創新和工程創新的轉化率,那么也同時可以對我們的國家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產生很好的支撐作用。 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方面,廣東提出12條具體舉措。主要包括支持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支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等。除此以外,還要發揮大灣區在區域發展新格局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鄧江年 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研究員: 目前定好了“3+9”的載體,“3”是前海、南沙、橫琴三個自貿區,“9”是內地九個城市各自的區域載體,比如廣州的中新知識城,比如東莞的濱海灣新區,通過這個載體的產業的波導效應和引領效應帶到這個載體的周邊地區,也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