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冊找回密碼

汕尾城市在線網-看有溫度的資訊

一碗咸茶:飲不盡汕尾紅色發展魂

2019-7-5 18:04| 發布者: swcszx1| 查看: 5941| 評論: 0|來自: 新華網

摘要: 看有溫度資訊,就看汕尾城市在線網

 新華網廣州7月3日電(盧鑒 夏語冰)咸茶是廣東汕尾市的一道特色小吃,綠茶草藥磨出底湯,撒上海米花生等輔料,以此招待家中來客,清熱解毒,解渴充饑。

    近日,記者隨采訪團走進海陸豐革命老區,當地人熱情地端上咸茶,湯上的輔料隨心而變,茶湯底色始終如一。汕尾這座東南沿海城市,繼承紅色基因,隨時代不斷融入新的元素,迎接新的挑戰。

    一碗紅色傳承茶

    汕尾是農民運動家彭湃的故鄉,誕生了中國縣級紅色蘇維埃政權。這里曾興紅場、開大會、鬧革命,紅彤彤的“紅宮”“紅色文化街”,都在無聲地訴說歷史。采訪團漫步于此,仿佛夢回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

    在陸豐金廂下埔村,曾有共產黨人在此養傷,當地人民用草筐、漁網掩護他們一路轉移,最終帶他們安全離開。陸豐市黨史辦主任彭飛說:“南昌起義、廣州起義部隊轉戰海陸豐后,20余位共產黨人在此轉移,從10月3日進入陸豐到10月23日最后一批撤出,沒有一位在此被抓、被捕、被害,這是海陸豐人民對中國革命的貢獻!

    以紅色基因促發展,傳承便有了延續。汕尾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陳少榮說,汕尾的紅色是刻在骨子里的,8個省定紅色村、海豐紅色一條街、鎮級黨校的紅色課堂等,為汕尾的紅色傳承找到了新的載體,更把紅色的作用發揮了出來。

    一碗文化創新茶

    海陸豐的紅色基因,已成為汕尾生活的一部分。采訪團到達的當晚,恰逢汕尾市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紅色故事會,演出高潮,全場千余名觀眾起身,揮舞紅旗齊唱《我和我的祖國》。

    海陸豐人民不斷創新“紅色文化”的傳播形式。他們古為今用,用流傳千年的皮影戲、戲曲、漁歌講述革命先烈艱苦斗爭的故事,在汕尾,紅色故事成為傳統藝術創新的富礦,陸豐皮影《碧海丹心》、漁歌《漁民心向共產黨》等藝術作品屢獲大獎。西秦戲小生演員余澤鋒說,這周他們正排練《燒田契》。該戲是一出現代西秦小戲,講述彭湃同志當眾燒掉分家時自己田契的故事。 

    皮影戲《碧海丹心》幕后。新華網發

    海豐紅場上,教師帶領著學生唱紅歌、跳芭蕾,以“快閃”的形式在彭湃銅像前紀念先烈。百年榕樹下,居民圍坐在一起喝咸茶、聽黨課,金廂鎮下埔村第一書記廖淑新介紹,幾十年前,就有共產黨人在這棵榕樹下講黨課。

    一碗經濟騰飛茶

    汕尾結合紅色優勢,打出鄉村振興牌,以20個省定貧困村為重點,建設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采訪團一路走來,從社區黨建優良的馬宮金町村,到紅色產業興盛的金廂下埔村,再到禁毒“摘帽”后涅槃重生的模范博社村、鄉村旅游螺洞村、文化特色新山村……村莊各美其美,按照“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規劃發展。

    毗鄰粵港澳大灣區,汕尾提出了“融灣強帶”的方針,設立深汕合作區,與深圳深度對接,從理念融入、交通先行、產業對接、制度銜接、構建高品質供給體系五個方面著手。老區要有新作為,不僅需要外部支持,更需要自己的骨頭長肉。汕尾市委書記石奇珠說,要努力把汕尾建設成沿海經濟帶的靚麗明珠。

    飲盡咸茶,胸中似乎注入海陸豐的精氣神,遙望潮頭,追尋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之源。走出海陸豐,采訪團忘不了當地人的熱情好客,忘不了豐饒壯美的山陵海洋,更忘不了獨具特色的“紅色+”的發展模式。作為革命老區,汕尾以其勇敢赤誠,于南海邊搏擊風浪,迎接嶄新的未來。

(責任編輯:崔凌云)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返回頂部
国产区一二三四区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