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冊找回密碼

汕尾城市在線網-看有溫度的資訊

最美梅花在海豐 ——黃羌林場賞梅記

2018-1-13 15:56| 發布者: swcszx1| 查看: 14091| 評論: 0

摘要: 看有溫度的資訊,盡在汕尾城市在線網


又是一年賞梅時,暗香盈袖覓芳蹤。說到賞梅的好去處,海豐黃羌林場是一個不得不去的賞梅佳所。這里的梅花與別地不同,冰肌玉骨里隱著歷史的深沉;清香四溢里透著靈魂的富足;清雅俊逸里泛著精神的崇尚,愈冷愈盛愈清香,正如“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中共海豐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余德聰曾經說過:“黃羌林場的梅花,美在顏值高、美在骨子里、美在精氣神。這種美經受了歲月的洗禮、歷史的沉淀,是革命鮮血澆鑄而成的,展現了古樸滄桑之美、錚錚鐵骨之美、正氣凜然之美!

深冬時候,黃羌林場的梅花在寒風中悄然綻放,極目望去,朵朵白梅早已傲立枝頭,一樹樹,一片片,在陽光的照耀下,白得燦爛,白得絢麗,白得耀眼。中共東江特委舊址、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師部舊址交輝掩映其中,朝面山上的梅花因為那一段浴血奮戰的革命歷史而更顯厚重,這是一片劍與火、血與淚、苦難和抗爭化成的美景,她們是血染的風采。

1927年10月3日,南昌起義軍南下抵達普寧時遭到國民黨軍截擊,大部隊繼續西進海陸豐,24師70團團長董朗率千人于10月9日抵達東江特委駐地朝面山。這支南昌起義部隊在朝面山成功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二師,成為我黨領導的軍隊中組編最早的正規軍,海陸豐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后成立師部(通稱紅二師),師部設在朝面山招窩村。為建立、鞏固和壯大海陸豐紅色革命根據地英勇奮戰、浴血犧牲,直至1929年6月才撤離海豐,歷時一年零八個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革命功勛。

朝面山因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曾一度成為黨、政、軍領導機關駐地,是我黨早期進行土地革命、反擊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的重要根據地之一。敵人把朝面山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武裝斗爭期間,一連三任黨支部書記被國民黨反動派殘忍殺害,南風窩、黃葛窩、秤頭窩等8個村莊絕村,68戶人家被慘無人道地殺絕,大革命前1652人,大革命后僅僅只存685人。一千來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永遠地消失在這莽莽群山之中,隕落在這追求真知路上。朵朵梅花正是一個個為和平,為理想,為共產主義而浴血奮戰的志士,他們流盡身上最后一滴鮮血,化作高潔白梅守護在這崇山峻嶺之中。

近處,梅花花瓣上晶瑩剔透的水珠欲滴彌留,雖經風雨,但梅花依舊傲然枝頭,這不正是我們革命先烈苦苦追尋的“傲骨”嗎?“梅花香自苦寒來”,不錯的,沒有經歷徹骨嚴寒,哪來芬芳撲鼻?沒有風雨的洗禮,怎能結出累累碩果?一朵天使般的梅花在寒風冰雨中已悄然化作一顆青梅立于枝頭,迎著風,沐著雨,卻安然祥和,宛如新生嬰兒在母親懷抱中酣然入睡。唯有前世的頑強拼搏,才有今生的幸福、快樂、長壽、順利與和平,或許這就是為什么梅花也叫“五福花”的緣由罷!

古梅園是另一番光景,它位于朝面山水庫上游,一條小溪從梅園邊上潺潺流過,一個個渾身漆黑的巨大石頭散見于園內。虬曲蒼勁嶙峋的古梅樹形態萬千,有的倚著巨石;有的俯視淙淙溪水;有的側臥如一老翁;也有的駐立路口,似在迎候遠方客人到來。每一棵古梅樹都是一幅完美的國畫,充滿和諧與張力,盡顯古樸滄桑之美。不由令人想起龔自珍的《病梅館記》: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朝面山水庫1975年開始建設,成千上萬的知青與民眾餐風飲露,一同為新中國的水利建設付出了青春豪邁。這一朵朵,一株株,一片片梅花,是知青與民眾赤誠之心最好的歷史見證,綻放如精靈般偎依水庫邊上,向人們訴說著那并不久遠的雄壯故事。

黃羌林場的梅花美在外,香在內,多了一份沉淀、一份厚重、一份情懷,更難能可貴的是,黃羌林場的梅花最具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最有精氣神;ㄩ_有形有味更有聲,在人們心里千百回轉的梅魂煥發出新時代獨異的魅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寫照。

梅花是被人們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靈魂的一種花,以其“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不慕虛名、綻放清芬的品格,贏得贊譽。正如共產黨人不求清譽、不尚清談,愿得清朗留天地,只留清氣滿乾坤,將民族復興的夢想化作乾坤萬里春的偉大精神氣概。

賞梅佳時當到黃羌林場,憶著苦,思著甜,品著黃羌客家咸茶,是人生一大暢事!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返回頂部
国产区一二三四区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