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況 通 報 近日,一則時長2分53秒的短視頻在網上流傳,個別網民在轉發過程中附加“碣石鎮舉行游行示威抗議”等字眼,致使該視頻在微信群、朋友圈中迅速傳播,引發廣泛關注,造成不良影響。對此,碣石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即開展調查,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經核實,該視頻拍攝內容為2013年發生的事件,此次網上流傳視頻系對當時事件進行復制篡改所致。針對個別網民故意掩蓋舊視頻拍攝時間,炮制假新聞,在網絡進行惡意炒作,并編造散布謠言,意圖煽動群眾情緒、造成混淆視聽的行為,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將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近年來,我鎮按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把維護穩定工作納入法制軌道,依法排查化解矛盾隱患,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社會大局持續保持和諧穩定。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堅守底線才是正道,希望廣大群眾嚴格遵守互聯網法律法規,增強辨別是非能力,遠離網絡謠言,自覺做到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并及時制止和舉報發布虛假信息行為,共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感謝各位網民對碣石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和關注。 陸豐市碣石鎮人民政府 2019年5月12日 特別提醒:當自己不能分辨網絡信息真偽時,需要多方求證、綜合判斷,不能以偏概全、偏聽偏信,避免被單方信息所誤導。如果一些謠言不容易分辨,則要注意網絡信息的出處,看是否有權威媒體報道或者官方發布消息,以此判斷信息是否可靠。當出現聳人聽聞的消息時,轉發前要思考片刻,冷靜對待,對出現“網傳”字眼的信息,更要慎重轉發。在評論發言之前,應首先考慮自己的發言是否有確鑿根據,是否會給他人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不捏造事實,不傳播缺乏事實根據的信息,做有責任感的守法公民。 散布謠言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1 民事責任 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2 行政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3 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