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創文”年度測評結果公布 汕尾得分超老牌全國文明城市 4月8日,廣東省文明辦公布2018年廣東省文明城市創建年度測評結果,汕尾總分93.3分。作為廣東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汕尾的年度測評分數為何能超過惠州、江門等全國文明城市?南方+記者為您解碼。 敢于亮劍,鐵腕問責 責不明則事不順,責不究則事難成。汕尾在明確各級各部門創文責任的同時,以嚴格的問責強化倒逼效應。汕尾市領導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地各部門進行督導、暗訪,深入一線,看現場、察實情、知民意、解難題,對發現工作不力或進度緩慢的單位當場嚴肅批評,約談相關領導,責令整改,情況嚴重的,還會給予問責。 汕尾電視臺《文明創建大家談》欄目 此外,汕尾市創文辦派出6個督查小組,定期對6個縣(市、區)、62個鎮街(場)、871個村(社區)以及市直73個創文責任單位落實創文工作開展督導檢查和測評排名,每次測評排名最后的單位領導都會在汕尾市電視臺《文明創建大家談》欄目向全市人民作檢討。據統計,自2017年11月份以來,已有75名領導先后公開檢討,其中不乏市(縣)長、局長、鎮委書記、鎮長等。俗話說,不怕槍,不怕炮,就怕媒體把光曝。媒體的曝光大大加快了創文進度,多次測評排名落后的單位和個人還會交由市紀委問責,起到了強大的警示震懾作用。 全面推進,四級聯創 在創建文明城市的路上,汕尾創新提出市、縣、鎮、村四級聯創,不讓一片區域、一個市民掉隊。2016年以來,汕尾市一級創文投入經費14.5億元,對6個縣市區精準施策,下足繡花功夫。汕尾市城區作為全市創文主戰場,大力實施最干凈最美化最亮化創建工程,打造“善美之城”;海豐縣突出建設整潔亮麗、暢順有序、文明和諧的樣板縣城;陸河縣突出建設生態文明縣城;陸豐市突出建設以文化引領社會風氣的城市;紅海灣開發區突出建設濱海旅游文明區;華僑管理區突出建設“綠色視界、善美僑區”。 內外兼修,創文惠民 傍晚,漫步于汕尾品清湖畔,海上棧道如一道七色彩虹橫跨海面,善美廣場上不少市民在休閑健身……環品清湖一帶“顏值”的巨大變化是汕尾以創文推進人居環境改善的最佳注腳。 顯達廣場夜景 攝影:波斯菊 黃旭華院士隱姓埋名三十年,潛心研制核潛艇;李玉枝悉心照顧戰斗英雄丈夫40多年,創造醫療護理史奇跡;陳如豪、吳清琴夫婦悉心照顧在執行抓捕任務時負傷成為“植物人”的兒子,積極捐建家鄉和災區,演繹優良家風……當我們以文明為關鍵詞聚焦汕尾這座城市時,一個又一個溫暖事跡展示著汕尾“氣質”,提升著汕尾溫度。 善美廣場 創建文明城市是一個系統工程,從人居環境的明顯改善,到市民素質的顯著提升,汕尾的“顏值”和“氣質”都發生了空前改變,而這背后是全市人民圍繞“干凈、方便、安全、和諧”創建思路打出的一套組合拳。 “干凈”是汕尾創文的底色。汕尾市城區、紅海灣開發區全面取締營運三輪車,品清湖、奎山湖進行了環境整治,善美廣場、新光廣場等一批公園綠地建成……藍天碧水、綠樹成蔭、生態宜居的畫卷正在汕尾大地上徐徐展開。 汕尾高鐵站 “方便”是汕尾創文的導向。汕尾市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相繼啟動建設,新增投入310輛新能源公交車和200輛自行車,清理規范中介服務事項19項,取消各類證明240項,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關”……市民出行和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全面打通,為汕尾增添了更多生產力要素和“無形資本”。 汕尾市區開通純電動公交車線路40多條,投入電動公交車450輛 “安全”是汕尾創文的底線。汕尾陸豐市被國家禁毒委取消掛牌整治,成功摘掉“毒帽”,持續30多年的碣石鎮“洋垃圾”走私問題被連根拔起,全市實現260天“零雙搶”,刑事發案數全省最低,連續17年未發生重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社會治安大局的穩定,全面提升了汕尾市民的安全感。 升級改造后的榮泰市場 “和諧”是汕尾創文的目標。新增注冊志愿者4.7萬人、志愿服務團體799個,志愿服務活動呈“井噴”之勢,一大批文明創建的先進單位和正面人物不斷涌現,紅宮紅場、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四大稀有戲種等12張汕尾文化名片接連被擦亮……文明創建深入人心,文明之風吹遍汕尾的每一個角落。 紅宮紅場 文明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如今的汕尾已立下了創建廣東省文明城市的“軍令狀”,以創建文明城市的強勁腳步,迎接脫胎換骨的華麗蛻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