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深汕中心醫院(下稱“深汕中心醫院”)正式投入運營以來,憑借優質的醫療服務獲得了汕尾乃至粵東市民的廣泛認同,獲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廣東省高水平發展醫院”等榮譽,醫院就醫人數和員工人數激增,首期800張病房一床難求,二期400張病床建設正緊鑼密鼓。在這樣的情況下,該醫院大門前的站前橫二路交通安全隱患“浮出水面”。
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內,僅僅是深汕中心醫院院內職工上下班時間在站前橫二路就發生大小交通事故5起,其中受傷最為嚴重的醫生因骨折需要住院治療。這一交通“黑點”如何清除?該問題引起了汕尾市政協委員陳粵海、黃宇寧、黃大衛、童恩球和黃炎城的關注。 問題:存在4個方面交通安全隱患需整改 下午6點左右,站前橫二路路段格外繁忙,除了來深汕中心醫院就醫的外來車輛外,還有經此路段上下班的車輛,更有在此調頭的施工車輛,交通運行狀況復雜,險象環生。 針對此狀況,政協委員們連續多天實地深度調研后發現:目前,該路段存在4個方面的交通安全隱患。 首先,限速40km/h沒有得到落實,此路段限速牌設置不合理導致根本看不到,絕大部分車輛通行都以超40km/h沖過;其次,醫院1號門和醫院職工停車場前道路沒有封閉致使車輛自由調頭,而且沒有設置斑馬線,導致行人過馬路險象環生;再次,該路段雖設置有“全路段禁!薄斑`停拖移”“急停即走”等指示牌,但不明顯,長時間在道路違停的車輛有時竟然排成兩排,將三車道變成了單車道,交通參與者均對指示牌熟視無睹;最后,大量泥頭車、工程車和拖車為貪圖方便不走紅海灣大道右轉進入S241道,而從站前橫二路經醫院三個門口直插S241道,造成重大交通安全隱患。 如今,隨著深汕中心醫院二期項目工程投建,大量的工程車、泥頭車、拖頭車在此頻繁穿梭,交通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因此,整治深汕中心醫院交通秩序刻不容緩。 辦法:引導施工車輛合理繞行,優化交通軟管理 如何消除深汕中心醫院門前道路的安全隱患?由市政協委員、華南城市研究會研究員陳粵海牽頭撰寫的提案《關于深汕中心醫院交通秩序整治刻不容緩的建議》給出了四個方面建議。 其一,鑒于站前橫二路目前和今后只能有深汕中心醫院一家單位,現在穿行車輛完全可以從紅海灣大道右轉進入S241道,多繞距離不足0.5公里。為徹底杜絕交通事故隱患,保障人民群眾交通安全,進一步提升“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影響力,消除大醫院門口交通黑點的負面影響,建議將站前橫二路進入S241道路封閉并設置調頭車道,迫使大量泥頭車、施工車、拖頭車和無關車輛繞行,還可以為就醫群眾提供雙向一個車道的臨時停車位,方便市民就醫。 其二,或可考慮將紅海灣大道轉站前橫二路進入S241道路設為單行線,原S241路轉站前橫二路進入紅海灣大道的車輛,可直行左拐至紅海灣大道,路程僅比原來路徑增加了0.5公里而已,但大大減少了交通隱患。 其三,從軟管理入手整治交通秩序:重新在道路前后顯眼處設置“限速40”告示牌,并嚴格執法;封閉醫院1號門前道路,減少出入口;在醫院職工停車場前道路設置斑馬線,提醒車輛和行人;在道路進出口顯眼處重新設置“全路段禁!薄斑`停拖移”“急停即走”等指示牌,對在道路違停的車輛實行流動式執法,加大處罰力度。 其四,建議交警、交通、城管等相關執法部門與深汕中心醫院建立良好的互動模式,及時聽取醫院對交通次序整治的意見和建議,深入調研、列為重點、形成合力,將醫院門口的交通黑點負面影響徹底消除。 對此,汕尾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市公安局和交警支隊已經注意到該路段存在的安全隱患,多次實地調研并研究了多項整治方案。目前正結合市政協委員提出的提案優化整改方案,加派警力維持交通秩序。 南方+記者 郭楊陽 南小渭 來源: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