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冊找回密碼

汕尾城市在線網-看有溫度的資訊

汕尾城區東涌鎮全“荔”以赴,深加工助力產業發展

2023-7-10 12:00| 發布者: swcszx1688| 查看: 13980| 評論: 0

摘要: 看有溫度的資訊,盡在汕尾城市在線

      “今年的嫁接好多都是新種,我們也在不斷投入資金和技術對荔枝種植進行改良,然后才在實踐中投入大面積生產。”汕尾市碧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柯曉江說。

正值盛夏七月,走進汕尾市城區東涌鎮品清湖橫嶺山碧泉生產基地,只見樹木蒼翠之間綴著一枝枝紅果,顆顆飽滿,形似燈籠,這就是汕尾荔枝的亮麗名片“鳳山紅燈籠荔枝”。

先進工藝+廣拓渠道

“新枝嫁接好的荔枝,我們都會及時噴上螞蟻藥,另外要特別注意避免新嫁接的枝苗受到碰撞!笨聲越f。

談及鳳山紅燈籠荔枝(下稱“紅燈籠”),柯曉江一臉驕傲。從紅燈籠的名字由來,到品種改良,到如何區分與其他品種的口感,再到后續新品種的開發規劃,他的話匣子停不下來,“‘鳳山紅燈籠’荔枝是多年生常綠喬木,樹姿開張,長勢旺,枝條粗壯,樹勢強。紅燈籠不僅外表剔透誘人,它的味道更是肉質脆爽、味道清甜”。

而紅燈籠何以好看又好吃,離不開背后的工藝!斑@主要是因為鳳山紅燈籠荔枝的基因特別,它由野生的荔枝種嫁接而成,嫁接到烏葉、白臘、鳳花、桂味、糯米滋、妃子笑等荔枝樹后,培育出來的荔枝十分優質!睆V東省農科院果樹所專家、博士研究生向旭說。

在碧泉生產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當地農戶、合作社、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等建立長期技術合作關系,并建立了“鳳山紅燈籠荔枝”新品種示范基地,將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的新成果不斷進行實地轉化。

除了積極推動鮮荔枝銷售,東涌鎮還積極探索衍生產品,深耕紅燈籠產業鏈。作為城區荔枝最大種植面積的寶樓村,種植紅燈籠約500畝,荔枝產業收入占寶樓村農業經濟總收入約80%。在寶樓村荔枝烘干加工基地里,先進科技加持下的荔枝干生產鏈條正在有序運轉。憑借著超高品質,鳳山紅燈籠荔枝及荔枝干在市場上受到青睞,成為大批消費者的“心頭好”。

除此之外,寶樓村還積極引進荔枝加工企業進村,以合作方式進行產品的加工與包裝,并充分發揮“互聯網+”效用,以“線上推廣+線下銷售”的模式,探索建立村級區域公共品牌,搭建信息、服務和創業三個平臺建設,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在往年的寶樓荔枝節上,依托“多彩汕尾”抖音小店、汕美手禮網等電商平臺,當地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以多產融合深耕全產業鏈條

鳳山紅燈籠荔枝于2012年、2015年、2018年連續三屆獲得“廣東省名牌產品證書”,2019年評為汕尾市名牌產品,2021年榮獲粵字號品牌產品,是汕尾農產品的一張亮麗名片。

在紅燈籠的發展過程中,全方位延伸產業鏈條,多產融合的路徑為當地荔枝產業締造出了“1+1大于2”的現實寫照。

寶樓村植根荔枝產業,積極探索經營型、特色種養型、綜合服務型融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通過探索村集體領辦、黨員和致富能手示范創辦模式,寶樓村大力發展高端農業產業園,以“村黨總支+科技”模式整合土地資源,引進技術人才,配備專業技術人員長期駐園管理,提升了產業優勢。

“寶樓因為荔枝產業走紅,但是我們也在摸索著讓‘網紅’變‘長紅’的道路。”寶樓村相關負責人介紹,立足資源稟賦,寶樓村加快推進“花果原鄉”“生態農旅”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

為進一步保護發展荔枝特色文化,東涌鎮還采取措施大力保護荔枝,先后投資建設了東涌寶樓荔枝館、荔枝公園,將荔枝文化與城鄉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以傳承、提升東涌荔枝文化。尤其是以荔枝館為重要節點的花果原鄉鄉村振興示范帶已初具規模,不斷完善配套服務體系,拓展了多條集鄉村體驗、研學旅游、休閑農業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精品路線。

【采寫/攝影】南方+記者 彭駿  

來源:南方日報、南方+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返回頂部
国产区一二三四区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