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陸豐荔枝成熟的季節。在當地農戶果園里,越來越多的黑葉、懷枝正通過高接換種,變成紅燈籠、仙進奉和冰荔等名優新品種,售價有望陡升數倍甚至數十倍。 “今年,我們種荔枝比去年收入更高,以后還會越來越高。”陂洋鎮一名種植戶憧憬道。他的信心來自一場正如火如荼推進的以品種改良、品牌打造和銷路拓展為重點的荔枝產業轉型升級戰。 經汕尾市農業農村局牽線搭橋,中荔農業集團于2022年6月成立汕尾市中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汕尾中荔公司”),并落地陸豐。該公司以荔枝出口、荔枝產業提質升級和特色農業產業園建設為抓手,全面提升陸豐荔枝產業。 一年來,“龍頭公司”的示范帶動效應已經顯現。未來,圍繞陸豐優質晚熟荔枝進行的產業數字化變革,將成為其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制勝法寶。 品種升級 種植戶開始嘗試嫁接換種 走進“荔枝大村”陂洋鎮龍潭村,房前屋后均是荔枝樹,果實正在逐漸變紅,成熟期即將到來。村內道路旁一棵由鐵皮房圍起來的荔枝樹格外高大。走進院內,才發現院子里還有另一棵高大的荔枝樹,黑色樹皮透露出漫長歲月的痕跡。 主人告訴記者:“這棵樹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現在每年都有掛果,所以我們把它保護起來,也不會改品種! 根據陸豐市農業農村局統計,2023年,陸豐市荔枝種植面積達到16.05萬畝,其中,黑葉、懷枝兩個品種的種植面積達5.87萬畝,存在品種低效的問題。以主要品種為懷枝、黑葉的某沿海鎮為例,畝產約2000至2400斤,且種植分散、經濟價值不高。 好在情況已經有所改變,換種提質正在成為主流。最近,龍潭村種植戶傅祝香除了如常照看果園里那些百年荔枝古樹外,還會去看看不久前通過嫁接換種的新品種。他是陸豐市丫髻山種養專業合作社(下稱“丫髻山合作社”)負責人,帶領村民種植了2000畝荔枝,其中50畝已高接換種并生長良好,明年計劃大面積嫁接優良品種。 而金廂鎮望堯村的林先生也開始意識到新品種對增產增收的重要性,準備嘗試嫁接換種。十多年前,他帶回一些荔枝樹苗種在自己家的果園里,后來長成了一片果林。但因為常年在外工作,這片果林處于失管狀態!拔規滋烨盎厝タ戳艘幌,樹上結的荔枝比較小,有的剝開以后還有蟲子!绷窒壬嬖V記者,“自家的品種只有幾毛錢一斤,都不夠人工費用。現在村里已經有好幾戶改種了比較好的品種,我也打算跟進! 產業思維 努力向創品牌提質效轉變 “山上理想的茶與咖啡”茶飲店是一家遠近聞名的“網紅店”。說起這家店,很多人形容其為“開在山上的咖啡館”。最近,這家店又有了一個新標簽——“開在荔枝新品種展示園內的咖啡館”。 在這家咖啡店所在的河東鎮青山村,汕尾中荔公司建造了一座“理想荔園”。種植園內,剛剛完成高接換種的荔枝樹茁壯成長。汕尾中荔公司總經理連國榮介紹,該種植園內已經種下12種優質荔枝品種,包括汕尾本土的紅燈籠,以及遲美人、紅美人等。這既是一個荔枝品種采穗圃,也是一個新品種展示園。 據了解,中荔農業集團擁有20年以上的荔枝種植加工、保鮮、冷鏈運輸和出口經驗,荔枝合作種植基地超過300個,面積達到3.2萬畝,年加工產能6000噸,產品銷往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規模超過5億元。 如此大型的農業集團為何會在陸豐落子布局?連國榮介紹,汕尾是粵東地區最大的荔枝產區,荔枝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而陸豐占到64%以上。此前,本地荔枝種植是“粗放式”管理,效益低,不受關注,是荔枝產業的洼地,有投資的潛力。 汕尾中荔公司落戶陸豐市河東鎮后,從品質和品牌兩方面入手,快速提升當地荔枝產業的效能。依托省農科院專家團隊的技術支撐,該公司迅速通過嫁接的方式,將原來的老舊荔枝品種改造為優質荔枝新品種,包括市場價數十元一斤的紅燈籠、數百元一斤的冰荔。目前,河東鎮大屯村、青山村、甘坑村500多畝的首期園區全部完成嫁接。與此同時,河東鎮在去年實現了陸豐荔枝首次出口。 如何激發種荔枝種植戶的積極性?在當地政府部門支持下,汕尾中荔公司通過“股票樹”模式與村集體、村民分享未來荔枝產業的紅利。即村民根據持有荔枝樹的數量,以“一樹一股”入股至村的經濟聯合社。之后,汕尾中荔公司與村經濟聯合社簽約,以分成的方式給到村集體,由村集體再分紅給村民。 除了換種增效,汕尾中荔公司進行了產業融合的積極探索。“山上理想的茶與咖啡”茶飲店由汕尾中荔公司提供場地與資金支持,3名陸豐本地青年加入運營,2023年春節期間正式營業。該店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開業時間不長,但目前已經進入收支平衡階段,每天有上千元營收。”連國榮表示,接下來將在山上圍繞荔枝林打造農業親子樂園、星空民宿、露營研學等生態旅游點,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與汕尾中荔公司不謀而合,丫髻山合作社也在進行品牌打造,定制了精美的包裝,嘗試互聯網銷售。“我們合作社的辦公室也是電子商務進農村的服務點,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直播等方式銷售荔枝。”傅祝香說。 與此同時,分布在陸豐各個鎮(街、場)的種養合作社、普通種植戶,也紛紛開始嘗試品牌化運營。 制勝未來 數字化加持優質晚熟品種 相對于粵西地區,陸豐市荔枝成熟期較晚,每年6月中下旬才逐步進入成熟期。在廣東中荔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耀華看來,晚熟是陸豐荔枝產業未來的一個競爭優勢。 陸豐市有很好的荔枝種植基礎。加之本地的妃子笑、紅燈籠等品種品質優良,深受市場歡迎。 基于此,汕尾中荔公司將重點打造陸豐晚熟品種荔枝,包括紅燈籠、遲美人和紅美人等。其中,紅燈籠品質上屬于特優品種,遲美人和紅美人則是典型的特晚熟、大果型品種。 除了品種之外,在時間上也將進行延伸。陳耀華告訴記者:“我們通過品種的優化改良,將原本三四周的荔枝成熟期延長至45天左右,這樣我們的荔枝季就會更長,消費者可以更長時間購買到陸豐的美味荔枝! 目前,汕尾中荔公司已經組建7人的技術團隊,嘗試通過數字化創新荔枝產業。據悉,在當地政府部門支持下,創新荔枝產業從接穗、種苗生產到種植生產,全部實現數智化,為荔枝種植生產標準化、標識化、可溯化提供數字模型,為眾籌、定制等新業態進入荔枝產業提供數字化平臺,為區塊鏈農業資產虛擬化提供可信基礎數據,為食品質量安全提供全程可視數字化。 項目重點攻克荔枝生長環境、植物生理體征智能感知與AI人工智能識別難題,突破荔枝生理生態過程數字化模擬技術,構建荔枝生長大數據模型,通過機器深度學習,逐步構建AI人工智能專家模型。通過種植過程與加工物流過程的全數字化,為前端的營銷與交易提供堅實基礎,實施農產品(荔枝)生產與管理數字化,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未來,在數字化技術支持下,汕尾中荔公司將專注于荔枝全產業鏈的建設與運營,結合產業研究、深加工、品牌建設、文創、休閑農業旅游等各功能,打造以綠色生態為導向,以提高荔枝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以一產為基礎,兼顧生產、加工、科技、營銷(品牌)四要素,一二三產業聯動,融合發展的荔枝產業鏈。 一線實踐 陂洋鎮三招升級荔枝產業 陂洋鎮是汕尾地區著名的“水果之鄉”,截至2022年底,全鎮水果生產面積5.4258萬畝,其中荔枝種植面積約2.625萬畝,估算產量2.95萬噸。今年,陂洋荔枝預計在夏至前后上市,預計產量11813噸。 如何提升荔枝產業效能?近年來,陂洋鎮打出了品種升級、講好荔枝故事和農旅融合三招,以“科技興農、產業強村、產業富農”的發展思路,發展壯大荔枝產業,實現富民增收。 陂洋荔枝種植面積大,產量多,每到收成季節,從各地到陂洋鎮收購荔枝的罐頭廠商絡繹不絕。荔枝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雙坑村、草洋村、古寨村、龍潭村、蓮花村、三嶺村、陂溝村等。陂洋荔枝種類繁多,有白蠟、妃子笑、黑葉、桂味、糯米糍、鳳花、白糖罌等多個品種。近年來,不少種植戶還引進了先進奉、冰荔等熱銷高效益品種,進一步拓寬了銷售的新道路。 陸豐電商服務中心主播為陂洋荔枝帶貨 同時,為做好陂洋荔枝產銷工作,陂洋鎮打造陂洋荔枝品牌,講好荔枝故事。該鎮采取“荔枝+電商+旅游+網紅直播帶貨+N”營銷模式,拓展產銷市場,為農戶、經銷商、電商搭建起溝通合作的橋梁。2022年6月,陸豐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來到陂洋開展荔枝節直播促銷活動,通過直播帶貨以及邀請明星錄制視頻代言的方式,借助其流量來帶動陂洋荔枝產業在抖音、快手、淘寶等電商平臺推廣、傳播、銷售。每場直播累計線上銷售額達10余萬元,掀起全社會通過新媒體電商激活傳統營銷渠道的熱潮,從而助力果農擴展銷售渠道,推動荔枝產業煥發新活力,開啟更廣闊的市場。 此外,陂洋鎮充分挖掘紅色、綠色資源,推動水果產業發展與綠色生態觀光、紅色旅游有機結合。通過推進農旅融合,助力荔枝產業發展。往屆荔枝節活動結束后,游客還會選擇繼續游覽陂洋綠色山水風景,進一步推動陂洋農旅產業發展。同時,目前陂洋鎮已引進廣東省陸豐市陂洋鎮鄉村振興文化農旅示范區項目、蓮花度假山莊建設項目,將打造農業觀光區、生態旅游區、水果采摘區等;已實施芹洋紅色文化建設項目,打造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弘揚紅色文化,通過發展紅色旅游產業、綠色生態農業,將有力帶動水果產業的發展。 專家觀點 荔枝嫁接換種技術非常成熟 “荔枝嫁接若不成功,原來的果樹就死掉了。”“嫁接后有三年都沒有收成,影響收入。”……記者采訪過程中,多名不愿意通過嫁接改換荔枝品種的種植戶表達了擔憂。對此,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研究員、荔枝專家蔡長河表示,通過嫁接對荔枝樹進行品種改良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成功案例很多,種植戶無須擔憂。 據其介紹,常見的品種懷枝具有廣親和性,換種比較容易,只需要進行新品種高接換種就可以,很少有失敗案例。而黑葉品種的嫁接由于親和性問題,相對復雜一些。如果小枝嫁接需要先用御金球或者雞嘴荔等品種對原果樹嫁接,之后再嫁接成紅燈籠、仙進奉、冰荔等優質品種。“不過,目前也可以一次完成嫁接,俗稱‘搭橋’,就是在原有的黑葉樹枝上嫁接御金球、雞嘴荔等品種,同時在御金球、雞嘴荔等品種的枝條上嫁接其他優質品種,這種嫁接對技術要求較高。” 近年來,蔡長河教授團隊在汕尾市新荔龍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崔保國果園、汕尾市海豐縣赤坑鎮的秒荔現代荔枝園以及汕尾市華僑管理區的綠匯農業有限公司,進行了大量的高接換種,均獲得了成功。據其介紹,幾年前,受汕尾市農業農村局委托,省農科院汕尾分院組織設立,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承擔的“汕尾市荔枝高接換種與配套栽培、加工技術集成示范”項目立項。 項目內容之一就是開展荔枝的高接換種工作。蔡長河帶領團隊于2019年9月底,通過高接換種引進了冰荔、仙進奉、井崗紅糯等廣東省十大優質荔枝品種及美人系列荔枝新品系。經過項目團隊的精心管理,高接換種一年半之后即實現開花結果,產生經濟效益。 “也不會造成三年間沒有收成,如果是春接的話,一般第二年就可以掛果,秋接的話大約需要一年半時間!辈涕L河補充道。 談及當前荔枝品種改良所遇到的問題,蔡長河表示,“一方面是種植戶不理解,思維還有誤區;另一方面,高接換種涉及費用問題,很多種植戶受到這部分成本的影響。近兩年,有些地方政府推過補貼推動品種改良,如廣州增城! 數年前,位于汕尾市華僑管理區的汕尾市綠匯農業有限公司,也通過嫁接對近200畝荔枝進行品種改良,從黑葉、桂味、糯米糍改成仙進奉、冰荔等。“品種改良后,荔枝品質明顯提升,售價也大大提高,實現了提質增效。”蔡長河介紹。 【統籌】南小渭 郭楊陽 【采寫】南方+記者 郭楊陽 來源:南方日報、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