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春伊始,省、汕尾市、陸豐市和甲東鎮相繼召開了高質量發展大會,充分釋放了抓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發出了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動員令,吹響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 如何走好高質量發展道路?近期,陸豐市甲東鎮新興村堅持黨建引領,充分利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契機,通過清理不規范合同、規范“三資”交易、流轉撂荒地等舉措,切實盤活鄉村“沉睡資產”,村莊發展優勢越來越明顯,集體增收路子越走越寬廣。 清理不規范合同,讓集體利益“歸倉” 新興村南臨大海,資產資源豐富,本該是發展海產養殖、興建產業的理想之地。但長期以來的農村集體承包合同制定不規范、合同履行不徹底、口頭協議多等問題,成為制約新興村產業發展“頭號難題”。 如何喚醒“沉睡資產”,清除制約農村發展穩定的“絆腳石”?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新興村黨組織開展了不規范合同清理行動。該村通過成立領導小組、帶頭摸排情況、制定實施方案等舉措,以黨員干部現身說法消除群眾疑慮,帶動群眾支持清理合同工作。 開展清理不規范合同專項行動以來,新興村累計清理不規范合同23份,追回經濟損失37萬余元,切實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合法權益,確保集體資產不流失、農民利益不受損,為新興村盤活資產資源、壯大村集體經濟掃清障礙。
規范“三資”交易,讓交易監管“入軌” 不規范合同清理后,如何重新發包農村“三資”,成了新興村黨委思考的問題。以往農村集體“三資”交易,通常采用“線下舉牌競投、田間塘頭交易”的方式,競拍者要走完現場報名、匯保證金、現場舉牌、簽訂合同等一系列流程才能拿下項目,競拍過程煩瑣,且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數據不同步、監管不完善等問題,常常導致農村資產資源價值被低估,損害村民和集體的利益。 為改善這一現象,新興村黨組織緊緊抓住汕尾陸豐農村集體綜合產權管理網上交易平臺上線這一契機,經村“兩委”干部會議決定,并提交集體經濟組織戶代表會議表決通過,以由甲東鎮交易中心發布交易信息、主持競拍流程、公示競拍結果的形式,改變傳統競拍方法,有效規范了農村集體“三資”交易。 “點點手機就拿下了相中的項目,不用現場跑腿交資料,真是太方便了!弊云脚_上線以來,交易監管逐漸步入正軌,不僅方便了投資者競投,交易也更加公開透明,極大保護了出租和承包雙方的合法權益,顯著提升了新興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如新興經濟聯合社紫菜礁石經營權發包合同進入平臺交易后,項目成交價為57.99萬元,溢價率216.89%,其中草嶼礁石段最后競投成交價是14.8萬元,溢價率322.86%。
流轉撂荒土地,讓沉睡資產“活起來” 除了規范“三資”交易促進集體經濟增收,新興村黨組織還在種植、養殖等多方面入手,通過“村黨組織+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流轉300畝撂荒地用于種植蔬菜類和薯類,并鼓勵村民建立鮑魚、蝦池養殖場,年經濟效益超68萬元,推動集體經濟年增收57萬余元,共帶動就業人數70余人。 此外,新興村黨組織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級涉農資金支持,不斷優化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前后開展了農田排灌溝修建、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切實為該村旅游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南方+記者】郭楊陽 南方日報、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