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冊找回密碼

汕尾城市在線網-看有溫度的資訊

何朝暉作品

2018-8-24 17:30| 發布者: swcszx1| 查看: 29518| 評論: 0

摘要: 看有溫度的資訊,盡在汕尾城市在線

何朝暉,男,1967年生于汕尾市。號太無居士、行者菩田、資深茶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汕尾市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廣東捷勝詩詞社副社長、山海印社社長。


素簡  如茶

菩田


這些年,總想為自己寫點什么,然而下筆即不知所云,往往作罷。每個夜靜,一盞燈,一壺茶,一本書,還有就是筆墨紙硯了。說什么知己,萬籟俱寂的天地之間,茶正煮好,時有微風,吹的好痛。

四十年,在黑白的世界里,水墨,線點早已深植生命的發膚之內,猶如血肉筋骨,生死相依。無端,會被一些記憶和文字傷到,我想,人最是薄弱了。

古人云:書者,散也。寂寞之道也。道者,道也。于詩詞、書法、繪畫等物事的探索過程即道也。是與自然景象、文言語境密切關聯的。他們常常使心處在自然場景中,對自身的思考、情緒等做細致的把握,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由言文語境所蘊含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以及由此生成的對氣韻、意境的感悟能力作某種程度的恢復,以此成就詩詞、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共通的意境,此謂悟道也。多年寂然,于臧否譽毀一笑置之。就若劍走偏鋒,盡管傷痕累累,依舊毫不退卻地、一心一意地經營著自己的世界。散之老人、高二適老人謂:“不隨世俗任孤行”,“不愿隨人俯仰作計!蹦俗约鹤詈弥畬懻找病

常與古人對話,深知自己淺薄不聞。心悟賓虹師“五筆七墨”之妙。于黑處沉著,白處虛靈,黑白錯綜,以成其美!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多,則積理富、氣質換;游歷廣,則眼界明、胸襟擴,俗病或可去也。”故欲效散之老人尊賓虹師之舉,凡十年,立志遠游,一囊一茶一書而作萬里之行。自海上入,游蘇杭、金陵,味采石磯之靜,慕求雨山之得,感天臺玄圣仙宗之奇,上寒山矣石徑依稀。轉河南,登少室,謁白馬寺,訪大相國寺,過洛陽入欒川至老子歸隱地,八百里伏牛山莽莽蒼蒼,黃河浩浩。下濮陽,安陽、商丘諸古跡,復自濮水而上京畿。復轉桂林而入云南,觀洱海蒼山。轉途重慶,而過成都,沿岷江而下,登三峨金頂。萬山沉沉,怒云四卷,此云海奇觀,受法普賢菩薩,于此入定得觀心照,果報無上。復尋南華而歸宗。幾登長城,遍謁大德,受教萬方,行越多省,跋涉千里萬里,風雨艱難,雖亦云苦,然得境遇奇遇無數,以為可積胸中塊壘。

余學書,凡四十年矣,一變而變,其為篆,為隸,為楷,為行,為草,由唐入魏,由魏入漢,轉而入唐、入宋、元,皆所摹習。于漢師《禮器》、《張遷》;于魏師鐘太傅《宣示》諸帖、及《寧遠將軍》、《爨龍顏》、《王次妃石夫人墓志》、《崔敬邕》;于晉學《蘭亭序》《樂毅論》;于唐學歐、褚、顏、張、素師,而于褚河南學之最久,凡用筆無不以褚勢,亦頗具振迅天真;宋則師蘇、米,致力坡公之《寒食》、《前赤壁賦》二帖,于元則師子昂。以古及今,莫不竭盡心力,用功至深,廢紙何止充棟;常嘆一藝之成,良工心苦,寒燈夜雨,汲汲窮年。所學雖勤,所得甚淺,徒傷歲月矣。

水墨畫宗法徐青藤、八大、傅抱石。簡約、疏淡,不求繁盛,不事鋪張,于筆與墨的呼應中品味一種苦澀、孤獨、傷感與懷舊的情調。出情入境,強調個性化與創造性是“隨手所至,出自家意”,為尋求適合于宣泄性情的樣式,常把詩文書畫融為一體,讓繪畫成為自己對自由心靈表達的語言形式,注重精神性情的充分表現,以縱逸的草書筆意融入,突出“寫”的成分,進而去掉了繪畫技法上過多的人為制作感,隨機偶然性的筆墨形態增加了,以陌生化的筆墨語言突破傳統程式的束縛,我要創作一種蕭疏、寂然的境界, ——“舍形而悅影”而直抒胸臆。

我之于茶,甚可稱癡,以一茶一書為伴而作萬里之行。

茶,是一個空間里與書、花、畫、樂一起構成了以人為本的靈魂世界。一曲高山流水,一本泛黃的書,一瓣經久歲月的花,一張書寫人生的字,一件可以雕琢生命的畫,一壺古樹茶,或靜或動,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瀹一杯將煩惱消融,呈現滋潤的效應,滿盈能量,構成了我個人的文化世界。  

活在當下,一瞬當做百年長。天道輪回,世事無常。所以競者風流,默者優雅。無論風雨驚濤,無論寵辱毀譽,云卷云舒,正宜淡處,透過一杯茶,用有機平實、源遠流長而生命力不減的方式來體現文化,以生命自身為學問的體驗來詮釋筆下的一方田地。這么多年,故常獨于夜闌靜處,對一筑一燈,一書一盞,捫問自己,我在找尋什么?

每于窗外晨曦初現,清風淡淡,露微濕,正宜茶,正宜聽經。

時間你慢點,世界又大一歲。有些物事,提起、放下,可以素心如簡,人淡如茶。


何朝暉作品





信息來源:汕尾日報

編輯單位:汕尾報網融媒體中心

編輯人員:鄒曉丹

編輯總審:陳思恩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上一篇:陳丹儀作品下一篇:劉鴻碩作品

返回頂部
国产区一二三四区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