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今年39歲,2005年參加工作,是一位有著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黨員干部。2017年8月至2020年4月期間,他在海豐縣黃羌鎮擔任該鎮黨委副書記,2020年4月起至今,任海豐縣可塘鎮黨委副書記。 任黃羌鎮黨委副書記期間,張志剛注重夯實黨群陣地,提升支部向心力。協助鎮黨委推進19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新建了12個黨群服務中心,剩余7個村(社區)黨群陣地也進行了改擴建。探索“將鎮委黨校設在革命遺址”模式。立足黃羌革命老區“紅色家底”,張志剛多次部署協調,多方籌資解決資金難題,投入100余萬元建成趙自選紀念亭紅色文化主題公園,投入300余萬元打造海豐縣東江縱隊紀念館。為了提升“軟弱渙散村”凝聚力,張志剛全力推進該鎮松林村、東升村2個軟弱渙散村黨支部整頓工作,去年兩個村支部均通過“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驗收。 脫貧攻堅工作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更是黃羌鎮的頭等大事和民生工程。該鎮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和“8有”目標,構建“黨建+扶貧”“紅色+扶貧”“綠色+扶貧”的“3+1”扶貧工作體系,有效助推了全鎮群眾精準脫貧,實現全鎮分散貧困對象468戶1489人全部高標準完成“相對貧困戶100%脫貧” 出列目標。張志剛大力推動石山村“紅色堡壘+觀光農業+鄉村旅游”精品村工程,高標準、高檔次建成海豐縣東江縱隊紀念館,同時為進一步探索“鄉村旅游+”產業扶貧機制,在紀念館周邊打造了蘭花種植扶貧基地和百畝格;ê,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張志剛作為黃羌鎮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指揮部)副組長,團結帶領該鎮黨員干部群眾緊盯防控一線,一方面帶領鎮、村兩級黨員干部下沉到基層一線,進村入戶、逐家敲門,開展地毯式、滾動式排查,做到登記造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另一方面成立了6支黨員志愿者隊,周密安排、指導設置疫情防控勸導站21處,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排查勸返外來車輛及行人,同時帶領鎮衛生院黨支部在黃羌車站、黃羌市場等公共場所進行衛生消殺,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張志剛十分重視教育工作。在鎮財政困難的前提下,仍堅持咬緊牙關、加大投入,強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在他的推動下,黃羌中學宋聯欽教學樓建設工程、東嶺小學教學樓及運動場建設工程、教師周轉房工程、中心幼兒園新建教學樓工程等一一完成,全鎮小學標準化升級改造,鄉村溫馨校園建設進一步推進,農村山區辦學條件持續改善。 張志剛還積極動員發動廣大黨員干部,共同關愛貧困學子,讓他們獲得最大限度的幫扶和資助。立足黃羌人民“重視教育、造福家鄉”的傳統,他充分發揮鄉賢、校友及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示范帶動力量,以點帶面形成共同關心、共同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發展的濃厚氛圍。比如,邀請深圳三和人力資源集團公司董事長戴景華在2018年年初出資200萬元成立黃羌“三和教育基金會”,獎勵該鎮品學兼優的學生和有突出貢獻的教師,助力黃羌教育事業發展。 “做人要有信仰、有擔當。黨委政府的工作,歸根結底就是要辦到老百姓的心里去,這樣才有意義!睆堉緞傇诠ぷ髦锌偸沁@般與鄉鎮干部強調,這也是他始終堅持的理念。 海豐縣委組織部供稿 汕尾日報記者 鄧良瓊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