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煌自擔任陸豐市內湖鎮西陂村第一書記以來,在內湖鎮黨委的領導和派出單位深圳市委外辦黨委指導下,嚴格遵守駐村工作紀律,帶領西陂村兩委成員開展黨的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發揮“指導、把關、督促、協調、服務”的作用,西陂村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得到了當地鎮村的認可及群眾的支持。 把黨建作為首要任務 彭煌協調引進萬科援建的西陂村黨群服務中心。 農村黨組織是脫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而西陂村黨組織建設基礎薄弱,一直是個頭疼的大問題。彭煌駐村后,把強化黨建作為首要任務,突出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功能,積極推動村“兩委”科學、合理換屆改選,注重培養本村年青優秀黨員作為村干部,努力打造一支能代表村民利益,講團結、干實事的領導班子,成為全村致富帶頭人。先后發展預備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1名。在2017年換屆選舉后,實現了中青干部梯次搭配、合理配備。組織十九大精神學習會,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嚴肅黨組織生活,村委實行周一碰頭會,完善每位干部值班制度及干部掛鉤貧困戶制度,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立讀書小組,制定學習計劃,采取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進行學習,結合讀書小組學習活動,對照黨章,進行自查檢視剖析。著力規范村“兩委”議事決策流程、推行制度上墻、黨員亮相等措施,嚴格落實黨務、政務、財務公開制度;按照“五有”標準建設完善各類活動場所,使村“兩委”規范運作。 產業扶貧走上致富路 彭煌在西陂村植樹留影。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途徑。彭煌通過多方協調,充分調研,緊緊依靠自己“娘家”這個堅強的后盾,以“公司+基地 +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投入12萬元發展馬鈴薯產業,帶動18戶貧困戶發展馬鈴薯種植;投入4.4萬元進行農產品包裝,通過汕尾移動嶺南優品電商平臺銷售西陂番薯,提高村民收入。投入深圳財政幫扶資金7.6萬元,采取公司+貧困戶+基地的形式,帶動21戶貧困戶種植了95畝優質水稻,并且通過電商平臺和幫扶單位發動職工積極參與購買的形式銷售,發展村農業種植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投入20萬元資金建設西陂村委樓頂25KW光伏發電站,投入33萬元資金在西陂菜市場樓頂建設66KW光伏發電站,兩個光伏發電站每年可為村里帶來6萬元集體收入,每年所得收益一半用于貧困戶脫貧,一半用于村集體公益事業。投入66萬元新建500平方米的西陂村菜市場,投入100萬元入股甲子自來水廠項目,兩個固定資產項目每年可為村里帶來9萬元集體收入,每年所得收益一半用于貧困戶脫貧,一半用于村集體公益事業。此外,統籌省扶貧開發扶貧資金136.1萬元用于資產收益類項目,投資陸豐產業園、甲子自來水廠和內湖自來水廠三個項目,每年保證百分之六的收益分給有勞動能力貧困戶;通過發放獎補資金142.9萬元,鼓勵35戶貧困戶發展種養業和外出務工。 補齊民生事業短板 彭煌深入貧困戶了解情況。 脫貧奔康,關鍵是惠民。彭煌堅持把補齊民生事業短板作為“第一目標”,突出抓好熱點民生問題,讓政策落實更暖民心、惠民服務更貼民心。實現貧困戶勞動力穩定就業54人,其中公益性崗位3人。除了落實補助資金幫助20戶貧困戶進行住房改造外,投入78萬元資金進行住房改善工程,幫助19戶貧困戶改善住房條件,全面實現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幫助全村50戶貧困戶214人落實農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險政策。幫助15戶貧困戶落實五保、低保政策;為1名無戶籍貧困戶人口落實戶籍。為全村62名貧困戶在校生申請教育補助;利用外辦語言人才優勢在西陂小學進行英語教學,向西陂小學贈送文具等各種助學慰問活動,同時外辦積極聯系深圳市致公黨在西陂小學新建兩所新型圖書室。投入4.7萬元資金開展救災復產活動,幫助29戶貧困戶在臺風受災后開展救災復產;投入5.6萬元資金開展“暖冬行動”、醫療救助等各種形式的慰問活動。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是做好“兩不愁三保障”工作的重要支撐,關系著貧困群眾的生活質量,也是貧困地區穩定脫貧、不再返貧的重要保障。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彭煌與駐村工作隊隊員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農業生產與生活環境的建設,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針對原村委樓破舊不堪無法為村民服務的情況,深圳外辦主動聯系深圳萬科幫助西陂村新建二層5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提升西陂村公共服務水平。投入20萬元資金制定了村規章制度牌、宣傳欄、購置了辦公設備。投入25萬元資金對西陂村赤卜頭村組的200米長的進村道路進行硬底化改造,解決“行路難”問題。投入14.12萬元,幫助西陂自然村和赤卜頭自然村安裝33盞LED路燈,方便村民夜間出行。投入0.925萬元,購置50個120升規格的分類垃圾桶。投入0.958萬元,幫助赤卜頭自然村新建村標,達到新農村建設要求。投入深圳幫扶資金24萬元,開展環境衛生提升項目,清理垃圾、雜草、淤泥,全面提升村衛生環境,有效治理了環境臟亂差問題。 陸豐市委組織部供稿 楊甜/整理 (本組圖片均由彭煌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