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冊找回密碼

汕尾城市在線網-看有溫度的資訊

廣東116萬相對貧困人口實現預脫貧 脫貧攻堅戰 打贏更要打好

2018-4-25 15:42| 發布者: swcszx1| 查看: 7628| 評論: 0

摘要: 看有溫度的資訊,盡在汕尾城市在線

靈潭村通過“公司+雇工”模式吸納貧困戶就業,圖為村民在腐竹加工廠務工。受訪者供圖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面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經過八七扶貧攻堅、兩輪扶貧開發“雙到”后,我省大部分容易脫貧的地區和人口已經基本實現了穩定脫貧。根據中央統一部署,省委、省政府作出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以2014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3%即4000元作為新的扶貧標準,全省認定相對貧困村2277個,相對貧困人口70.8萬戶、176.5萬人,明確到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的總體目標。

  精準聚焦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突出抓好貧困戶增收脫貧主線,抓住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兩個關鍵,以重大扶貧工程和到村到戶幫扶措施為抓手,廣東堅決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力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靶向”瞄準▶▷

  扶貧大數據平臺全覆蓋

  精準扶貧,其核心內容是要做到“扶真貧,真扶貧”。要想做到“扶真貧”,須做好識別貧困人口的工作,保證扶貧資源更精確地瞄準貧困目標人群。

  在肇慶廣寧縣南街鎮江美村,74歲的貧困戶陳禎傳在駐村工作隊摸查時被發現疑似聽力殘疾,其妻子高秀英行動不便,疑似肢體殘疾。摸查發現,兩人均未參加評殘。工作隊接送兩人至當地集中評殘便民活動現場,經確診,陳禎傳為聽力三級殘疾,高秀英為肢體二級殘疾。根據規定,高秀英可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2400元/年。

  對陳禎傳這樣的貧困戶,駐村工作隊經入戶核實,通過大數據平臺比對行業信息,預警反饋異常信息,確保把扶貧資源、“三保障”等相關政策精確瞄準貧困目標人群。當中,實現精準“靶向”瞄準貧困人口的一個法寶便是:廣東扶貧大數據平臺。

  為夯實精準脫貧攻堅的基礎,2016年,我省派出駐村工作隊1.2萬余個,2277名村第一書記和駐鎮駐村工作隊員4.4萬余人進村入戶開展精準識別,對貧困人口的核查不受原有摸查貧困人口數的約束,有一戶算一戶,有一人算一人,同時精準識別不單純以收入作為貧困戶的唯一識別標準。

  省扶貧辦主任梁健介紹,在完成精準識別貧困人口、貧困村的基礎上,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省進一步運用大數據技術,全面、準確、動態管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推進省扶貧大數據平臺建設。

  在云浮羅定市龍灣鎮大石村,通過比對村民巫某、肖某、肖某某這三戶的工商局信息來源,發現有工商注冊信息;通過比對旗垌村李某的房管局信息,發現擁有商品房……龍灣鎮扶貧辦主任黃建和直言,在打通行業部門信息之后,扶貧大數據平臺就是辨真貧的“利器”!坝辛诉@個‘云端利器’,什么房產、轎車、經商等信息都能一目了然!

  目前全省有相對貧困戶分布的14個地級市轄下的縣、鎮、貧困村已實現扶貧大數據平臺全覆蓋,上線運行。

  注重長效▶▷

  913.6萬個幫扶項目到戶

  根據精準識別貧困人口、貧困村,可以發現,我省深度貧困主要表現為“點多面廣”,即分散貧困人口多、深度貧困群體多、貧困村落多。要確保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如期穩定脫貧,必須創新幫扶舉措,精準施策,培育發展產業項目,著力建立健全持續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秀水靈潭,紅色熱土。走進韶關南雄市靈潭村,腐竹加工廠、特色農業基地、靈潭驛站、光伏發電等一個個產業項目在村里落戶。讓人難以想象的是,2015年,靈潭這個2000多人的村莊,村集體收入只有1.5萬元,是全省2277條省定貧困村之一。

  在駐村工作隊的支持下,2016年村里成立南雄市濟福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福公司”),聘請黨員致富帶頭人任村集體公司經理,負責所有村集體產業項目的資金投入和資產管理。

  在濟福公司的運營下,靈潭村流轉了140畝土地,采用“公司+雇工”模式進行黃煙、水稻、玉米、菊花等作物種植,吸納勞動力特別是有勞動力貧困戶就業,構建了土地流轉賺租金、種植務工賺薪金和幫扶對象賺股金的“三金模式”。

  “村里的產業幫扶項目以增加村集體收入為主要目標,為靈潭村集體和貧困村民長效‘造血’!膘`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鐘治軍告訴記者,2016年村集體收入達到了16.5萬元,2017年增至56萬元,較2015年增長了36.3倍!斑@些收入主要用于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發展,如獎學助教等,為今后維持村莊運營和保障低收入群體留下了一個‘聚寶盆’!

  在打好脫貧攻堅戰中,我省堅持把產業幫扶和就業扶持作為根本之策,切實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促進有勞動能力相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在珠海市對口幫扶的陽江市陽西縣牛嶺村、平南村、菩提村、膠庠村、白水村、下垌村、東水村、河洞村、壽場村9條貧困村,幫扶工作組引進陽西縣宏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貧困村簽訂協議,成立陽西縣宏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各基地所在村委會協調,以200元/畝·年的價格整合租賃共1145畝較為平緩的山坡地并對其進行適耕改造;改造后鋪設水利設施,并進行牛大力種苗的種植。

  目前9條貧困村已建立6個牛大力示范種植基地,推廣并帶動350戶以上農戶增收,300戶貧困戶直接受益。示范基地每年產量可達458萬斤,按收購價格20元每斤,總收入9160萬元。

  根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實施到村幫扶項目3.6萬個、到戶幫扶項目913.6萬個。其中,幫扶貧困戶的產業項目有55.9萬個,帶動貧困戶21.9萬戶78.3萬人。

  聚焦增收▶▷

  有勞力貧困戶年人均收入8093元

  在地處粵北林區與湖南藍山縣交界的清遠連州市三水瑤族鄉新八村,貧困村民呂亞強天不亮便開始忙碌起來。自從受聘為村里的保潔員后,呂亞強的生活充實而忙碌。

  2300元,3500元,2825元,3350元,4700元,2825元,5300元,4700元,4850元,5300元,4800元,4850元……這是去年1月至12月呂亞強參與村里新農村建設、扶貧基地等項目獲得的收入。如果加上去年11月拿到的2500元基地分紅和每月的保潔員工資,呂亞強一家四口人去年的總收入超過了10萬元。

  從2016年開始,新八村按照“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和大戶”等模式帶動建設180畝正沖茶葉種植項目脫貧基地和年產2000只竹林雞、2萬斤瘦身魚的養殖項目基地。目前已有16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加入基地務工,并享受入股分紅,另外還有8戶貧困戶發展走地雞等養殖項目。

  清遠監獄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羅建華告訴記者,新八村通過產業、就業、資產收益分配等短期、中期、長期相結合的幫扶方式,有效帶動貧困戶收入穩定增加,人均收入達到10990.62元。

  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片,做好就業創業幫扶,確保每個有意愿的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就業,是我省落實十九大報告要求,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帶動貧困戶增收的重要抓手。

  今年1月5日,在英德市浛洸鎮魚咀村,由碧桂園集團為英德“筍農”舉辦的SSGF鋁膜技術培訓班舉行。通過培訓,貧困戶及村民轉型為SSGF建筑產業工人,月薪可達上萬元。

  至2017年底,全省有勞動能力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093元,累計約116萬相對貧困人口實現預脫貧,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發生率從4.54%降至1.52%以下。

  南方日報記者 胡新科 黃進

  南方農村報記者 杜金亮

  南方都市報記者 蔣臻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返回頂部
国产区一二三四区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