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冊找回密碼

汕尾城市在線網-看有溫度的資訊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往解放的路上前進 從革命中去奮斗”—— 革命洪流中的海 ...

2021-3-8 16:07| 發布者: swcszx1688| 查看: 10594| 評論: 0|來自: 汕尾日報

摘要: 看有溫度的資訊,就看汕尾城市在線網。

聲勢浩大的農民運動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潮流,沖擊和蕩滌著舊世界的各個領域,使海陸豐的廣大婦女也開始覺醒,組織婦女解放協會,為自身的解放,為勞動人民的解放,加入了大革命的行列,成為一股積極的革命力量。

1925年3日上旬,海豐即開始籌備組織婦女解放協會,開展婦女運動。婦女解放運動的帶頭人是一批女知識青年。彭湃任教育局長時,在海豐創辦了女子高等小學和女子初等小學,聘請進步知識分子任校長和教員,招收了100多名女子入學。女生大多出身于比較富有家庭,她們接受了新的教育,獲得許多新的知識,提高了思想覺悟和斗爭勇氣,在當時就有許多人經受著家庭和社會的種種壓力與冷眼,參加社會活動。其中一部分人就是海陸豐組織婦女解放協會的倡議者和活動分子。婦女解放運動中堅的另一部分是織布廠的部分女工。這些女工,出身和身世不同于上述女校學生。她們都是家境貧寒,生活窘迫,而且大多是童養媳,13歲左右就入布廠當童工。彭湃開始做農民運動時,有的進步青年在海豐工人比較集中的織布廠組織工會,許多女工參加了工會,成為工會活動的積極分子,擴大了政治視野,成了后來婦女運動的骨干。

第一次東征克復海陸豐,那些女知識青年精神振奮,參加慰問和宣傳活動。3月8日章行(章玉英)、陳新(陳淑勤)、彭鏗(彭淑媛)、張威(張淑惠)、高云(高淑卿)、敖瓊(敖少瓊)6人,以新學生社全體女社員的名義發表《紀念“婦女節”并告中國姐妹同胞》,把“三八節”稱為婦女“大團結”、“求解放”、“做奮斗”的紀念日,號召婦女“從今年紀念節始,誓起努力,洗刷以前弱質無能畏首畏尾的恥辱,解除良心上重重的慚愧,徹底打破數千年來物質上精神上無量數的壓迫”,“往解放的路上前進,從革命中去奮斗”!她們6人得知4月20日開辦海豐農民運動講習所,便欣然參加(她們在報名時,都由林甦改名為行、新、鏗等帶有新意的名字)。這些大家閨秀竟敢與男青年為伍,準備扛大槍,或到農村做農民運動,實為驚人之舉。她們與其他學員一樣,學習革命理論、接受軍事知識和訓練,學習做農民運動發動群眾的工作方法!拔逡弧鼻跋Γ齻冇忠院XS婦女解放協會之名發表《“五一”紀念敬告海豐婦女宣言》,激勵女同胞“快快武裝聯合起來”,“與種種壓迫我們的魔鬼戰”!“五一”這一天,海豐舉行大規模的集會游行,她們7人(加上由田墘來的蘇惠)都戴“胡仔笠”,打著綁腿,腰束短槍,威風凜凜地走在游行隊伍的最前頭。她們的行動,公開地向反革命勢力、封建禮教和傳統習俗發起了挑戰,一時轟動全城,驚醒了許多婦女。

▲彭湃夫人蔡素屏烈士,1928年犧牲。

這些女知識青年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為組織婦女解放協會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5月9日,發表《海豐婦女解放協會宣言》,指出婦女受種種壓迫和不平等,婦女要求得解放“必要先將我們組織起來,嚴密我們的陣線,對壓迫者下總攻擊”;組織婦女解放協會,提倡女權,自圖解放,為婦女謀福利。5月11日,又發表《海主婦女解放協會綱領和組織大綱》。6月7日,在海豐縣城成立婦女解放協會,彭鏗、章行、陳新、張威、敖瓊、蘇惠、高云被選為第一屆執行委員,彭鏗為會長,其他各人擔任各部門工作。這幾位決心帶動婦女沖破牢籠的女青年,在禮教森嚴的環境下,不能或不愿回家,處境困難,卻從不畏縮。她們到農村去做農民運動,生活上得到農民的熱情關心,也從中得到一定鍛煉。7月,她們都參加了共青團,成為海陸豐特支的第一批女團員,在海豐婦女界成立了第一個團支部。她們以自身的革命行動博得群眾的稱頌,被譽為婦女的“七顆明珠”。

▲曾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的鄭振芬烈士,1935年犧牲。

在籌組婦女解放協會的時候,海豐已開始組織工會。附城迅速地組織了婦女紡織工會。呂楚卿、何粦芳、鄭振芬、賴月嬋、卓愛華等這些過去曾經參加過工會的青年女工,成了新成立的工會積極分子。她們從參加各種活動中,提高了文化知識和政治覺悟,1925年秋都先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6年8月,何粦芳、鄭振芬、呂楚卿等被選為海豐縣婦女解放協會的執行委員。

婦女運動在開始時主要限于縣城,且缺乏做婦女運動的經驗。1926年3月,共青團海陸豐地委對婦女運動工作作了總結,設立婦女運動委員會,加強和充實團組織對婦運的領導,制定出新的工作計劃,注重調查全縣婦女狀況、勞動婦女和一般婦女的教育等狀況,強調婦女運動與其他組織共同做好各種革命工作,擴大婦女解放協會的組織。按照新的工作計劃,確定婦運工作以農村為重點,組建全縣各區及陸豐縣婦女協會。彭鏗、陳新、沈素芳等被派到陸豐開展婦女運動;海豐方面加強了各區的工作,使之由縣城擴大到鄉村。彭湃的夫人蔡素屏到附城區工作,被選為該區婦協會主任;鄭振芬被派到梅隴區去籌建婦女協會。5月,全縣婦女解放協會發展到1800余人,婦女運動與農村的減租和平民教育等相結合,開始出現新的局面,使婦女解放協會“得到一般婦女的同情和喜歡,對于婦會很能恢復從前之信仰”。如在附城區工作的蔡素屏,首先在南豐、民生、平民3個織布廠,創辦由布廠女工就讀的婦女平民學校,做好女工的工作。后來又帶女工積極分子到榮港、鹿境、東笏等鄉做宣傳工作,深入農村從事婦女運動。

彭鏗、陳新、沈素芳被派到陸豐開展婦女運動,幫助陸豐共青團特支創辦婦女勞動學校和組織婦女解放協會,從此打破了陸豐婦女運動沉寂的局面。她們在陸豐縣城首先辦了女子小學,陳新任教員,帶動了婦女學習文化和參加社會活動。不久,陸豐縣成立婦女解放協會,彭鏗被選為會長,沈素芳、羅小媛為執行委員。婦協會在組織農村婦女加入農會、參加減租運動等農村斗爭和支援省港罷工的同時,注重引導她們爭取政治上、經濟上和文化方面的解放,宣傳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尊重婦女等社會道德。

海陸豐婦女解放協會,與其他群眾團體處于同等地位,其代表參加縣公署議決各種大事,在各種社會活動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各條戰線上都有活躍的女戰士,特別是海豐的婦女界,以此為起點,逐漸成長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分子。在后來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中,到處都有她們的身影。無論是三次武裝暴動,還是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艱苦斗爭,婦女們都立下了赫赫戰功,出現一大批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在刑場上立場堅定、大義凜然的革命者!逗XS婦女運動概況》一文說: “一、二戰時期,我縣烈士名冊里的女英烈有143名。此外還有許多犧牲了的女同志,不知道她們的姓名,也不知道她們的尸骨埋在哪里,至今只知道她們可歌可泣的事跡,盡管她們不留姓、不留名,其功績與日月同輝,永遠激勵著后輩的青年們前進!”

(選自葉左能、蔡福謀著《海陸豐農民運動》一書。標題為編者所加。)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返回頂部
国产区一二三四区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