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轟鳴聲,伴隨著時不時閃耀的焊接電火花,這幾乎是所有造船廠的標配,新船重工也不例外。放眼望去,偌大的車間里,操作工人身邊還有一批特殊的工匠,對著工裝和船體若有所思。 “工法技術”是船舶設計和建造之間的橋梁。身為廣東新船重工有限公司任工法技術室主任,孫德一的工作就是率領旗下的這些年輕工匠們,連通圖紙與一線施工,破解船舶建造中遇到的各類“疑難雜癥”。 2013年至今,身為新船重工“工法技術”的負責人,孫德一面對新廠、新人、新船、新設備等種種困難,組織開展了二十幾個課題的工藝技術難題攻關研究,取得專利技術成果十幾項,用“匠心”筑起提質增效、轉型發展的海洋強國夢。 現場處理問題 作為新船重工名副其實的“科技達人”和“專利達人”,今年33歲的孫德一,其實是一名從業還未滿十年的“年輕工匠”。談起投身造船行業的初衷,孫德一笑稱:“我自己都沒想到最后會來到船廠上班! 2006年,孫德一大學本科畢業后,選擇繼續深造,攻讀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加工工程碩士學位,師從焊接領域泰斗黃石生教授。 就讀第三年,黃石生教授遇到了廣州中船龍穴造船有限公司的求助:該廠的T型材生產效率嚴重不足,成為了制約全廠生產的瓶頸,急需對生產線作出改進。教授只帶著孫德一一個學生就去了龍穴造船廠,改進生產線的任務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他的頭上。 經過仔細考察,孫德一運用所學的焊接專業知識,對原T型材生產線做了一番精細調整:加大焊接電源,將上料、焊接系統并聯,引入自動對中裝置……經過他的優化改造之后,生產線產能大幅提升,每年創造的經濟價值高達近千萬。 孫德一就此“一戰成名”,這個技藝精湛的年輕學子給龍穴造船留下了深刻印象;與此同時,近距離接觸了船舶從設計到制造的整個環節后,孫德一也對造船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09年,順利取得碩士學位后,雙方一拍即合,孫德一正式加入龍穴造船,專注于船舶建造工法技術方面的研究。 然而,孫德一入行,并沒有趕上造船業的好年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航運陷入困境,造船業也跌入低谷:新增訂單量驟降,棄船拖延交付現象高發,國內外一度出現船企破產重組潮。龍穴造船也逐漸出現一些經營上的問題。 2013年1月,廣東省航運集團整合下屬的浩粵公司和新中國船廠等優勢資源,在廣州市南沙區黃閣鎮小虎島組建了廣東新船重工有限公司。面對時代發展,誕生于行業低谷中的新船重工,積極實行“精、專、特”產品戰略,推進轉型發展。出于對這一戰略的認同,孫德一選擇加入這家新興造船公司,繼續深耕“工法技術”專業領域。 這一年,造船業低谷仍未出現明顯好轉,造船領域競爭日益激烈。誰掌握了先進技術,誰就能挺立于造船之林。而如何有效利用既有資源,破解生產瓶頸,就成了孫德一加入新船重工后的攻堅核心。 開會研討 126次“試錯”,攻克化學品船焊接工藝 2015年初,為應對嚴峻的行業發展實際,積極謀求轉型升級,新船重工向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領域發起了進攻,并于次年年初成功承接了華南地區首艘“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訂單。 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是造船界公認的“高技術、高標準、高附加值”的三高產品,但是技術要求高,建造難度大,其中焊接工藝參數的把握極為困難。孫德一介紹:“雙相不銹鋼絕對不允許用熱加工,而且不能加碳,否則會造成點腐蝕,降低它的抗腐蝕能力!笨梢哉f,焊接工藝的優劣,直接決定了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建造的成敗。 然而,新船重工所在的南沙區地處珠江入?,無論是鹽度還是濕度,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怎么才能摸索出適合實際的焊接工藝呢? 面對這一重中之重,孫德一親自帶領工法組同事,在實驗室開展大量的工藝試驗研究,試圖掌握雙相不銹鋼材料的焊接特性。 工法室2名焊接實操經驗豐富的同事主動請戰,組建了一個攻關小組,誓言“一個月解決焊接工藝難題”。當天他們就建立了試驗場地,并開展了試驗,一切看似看似順風順水,可是當試驗報告出來的時候,他們有點蒙了,焊縫鐵素體的含量僅有10%,遠低于30-70%的標準值,根本無法通過工藝評定。 吃到“下馬威”后,攻關小組絲毫沒有氣餒。沒有捷徑可走,那就不斷“試錯”吧!他們多方位搜集國內外有關雙相不銹鋼材料的焊接工藝材料,讀懂吃透后制定一個個詳細的實驗方案,并立即實施,爭取時間。 第127次實驗結束后,小組終于“出關”——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焊接工藝參數,鐵素體含量、點蝕和沖擊性能等指標均達到了規范要求,氣孔、夾渣、裂紋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24項雙相不銹鋼焊接工藝評定全部一次通過,比同類成熟企業高出4%! 面對如此出色的成果,經驗豐富的外籍不銹鋼材料專家和美國船級社驗船師也向工法組兩位焊接主管豎起了大拇指。 攻克焊接這一最大難題后,為了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能夠順利開建,孫德一開始查找、翻閱、梳理相關資料,提前預判建造中可能遇到的重難點問題,根據雙相不銹鋼的特性及施工要求,研究編制了分段精度、焊接變形、焊接質量控制等系列方案,設計了一整套系列專用工裝工具,為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項目的順利建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前面24項評定重復了)2017年6月26日,新船重工建造的華南地區首制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下水,分段精度、焊接質量、變形控制等均得到了業內專家、船東船檢的一致認可,焊縫一次拍片合格率達到90%以上。孫德一介紹,“市場對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的需求在上升,而油輪、散貨船等的需求是在下降的,所以這項攻關非常難得!睋,目前已有多個船東就該船訂單與新船重工進行洽談。 首制船浮船塢下水 鏖戰一天兩夜,破解渡船主機吊裝難題 “能否9月3號交方案?”“不行,沒得討價還價,最遲在明晚,我希望看到你們的解決方案!” 孫德一清楚地記得,2016年8月31日,距離新船重工STS系列73.6米雙體車客渡船預定的下水節點還有10天,國際海運巨頭公司韓進突然宣布申請破產。這起變故,給他和工法室制造了一場分秒必爭的“遭遇戰”。 STS車客渡船重量輕、航速快、載客量大、環保節能,是新船重工與澳洲知名船舶設計公司STS聯合打造的“明星”產品,在亞洲市場擁有獨家建造權,市場前景廣闊。該船型優點眾多,建造起來自然也困難重重,技術人員必須逐個解決船體結構變形量大、焊縫拍片合格率低等一系列挑戰。 “這個船型的主船體是高強度鋼薄板,建造過程中對變形的控制要求很高!睘樘嵘齋TS車客渡船系列船舶的建造質量與效率,孫德一深入現場摸底號脈,層層梳理船舶建造流程,篩選并著力改進了十多項工藝、技術項目,將建造周期縮短了近3個月。新船重工首艘73.6米雙體車客渡船施工建造形勢一片大好,預計2016年9月將如期下水,開始吊裝主機,隨后進行上層建筑的施工。 然而,韓進海運倒閉這場“飛來橫禍”,打亂了新船重工原定的施工計劃——STS系列車客渡船主機的運輸商,正是韓進海運。隨著韓進旗下所有船舶停止航行、就地拋錨,渡船的“心臟”也就滯留在了茫茫大海上。 按照傳統工序,主機吊裝進艙后,上層建筑方可施工,否則上層建筑會“堵住”主機進入船體的路。面對突發情況,9月1日,項目經理開始奔走,希望公司領導出面和船東協商,酌情延期。公司領導的答復非常堅決:克服困難如期下水,不能失信于人! 當晚,項目組全體成員緊急開會,生產管理部負責人給工法室下了死命令:必須在9月2號給出解決方案,確保下水節點如期完成。 會議結束后,孫德一立刻召集工法室全體組員,開始研究對策。每個人提出一個思路后,其他人馬上展開思考,分析該方案的可行性、優缺點、可靠性,有了初步方案后,孫德一和同事們馬上到現場實地查看分析。 9月2日凌晨2點,在辦公室和車間來來回回奔波二十余次后,一套可行的技術方案終于出爐。為了設計該方案所需的提升裝置,孫德一馬不停蹄地率隊分工,繼續進行工裝繪制。工法室全體“挑燈夜戰”,困了也只是打個盹,合合眼,又馬上回到到工作中來。為了提神,有的同事甚至還嚼起了辣椒。 功夫不負有心人,9月2日一早,工法室拿出了一套完整的主機吊裝方案和相關工裝設計圖,圖上清晰標注所需門架工裝的外形尺寸、材料尺寸、吊碼尺寸、頂升座高度等。使用此方案,先前的難題迎刃而解:渡船主機隨時可以進艙,不再受上層建筑的制約;即使渡船已經下水,在碼頭也同樣可以完成主機的吊裝。 然而,一夜奮戰過后,這場技術攻堅戰還遠遠沒有打完。由于主機是貴重設備,為確保方案萬無一失,工法室必須馬上安排工人進行工裝制作,準備開展模擬試驗。 9月2日晚8點左右,工裝制作完畢,工法室馬上用比主機重量重2倍的壓鐵進行實地模擬吊裝試驗。一直忙到晚12點,模擬實驗才如愿完成。壓鐵落穩在主機座上的那一霎那,孫德一和年輕的工匠們才松了一口氣,臉上終于掛滿了喜悅的笑容。 一天兩夜的“鏖戰”,最終不負所托。兩個月后,姍姍來遲的主機終于抵達小虎島,在碼頭順利吊裝進艙。孫德一和同事艱苦攻克的主機吊裝技術方案,成功獲得了1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項發明專利。 其后,在工法室對STS系列車客渡船建造工藝、下水工藝的持續創新改進過程中,還另外榮獲了6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受理發明專利。新船重工在車客渡船市場持續領跑,孫德一領銜的技術攻關功不可沒。 用匠心筑夢,追隨造船行業發展前沿 自2013年至今,孫德一帶領團隊先后承擔了5大類、11型、39艘船舶的建造工藝技術策劃工作,編寫200多份工法技術基礎文件,設計200多種專用的工裝工具,組織了二十幾項技術難題攻關研究。 憑借“工法技術”這一利器,孫德一與同事一路攻堅拔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為公司轉型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自主創設計了STS系列車客渡船下水滑道,為公司節省固定投資150多萬元;創新改進吊裝方式、實施船臺簡易延長路軌及不銹鋼化學品船車間改造方案,為公司節約成本近千萬元…… 據介紹,由于工作成果顯著,孫德一帶領的工法技術室獲得授權使用新型專利17項、發明專利5項;6項政府立項課題、15項內部立項課題;先后榮獲201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2016年省航運集團青年“創新創效”大賽一等獎;2014-2016年度“十大感動交通人物——最美南粵交通人物”光榮稱號等獎項。 “造船其實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比較辛苦。但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就要從自己的工作崗位,切切實實地鉆研下去,盡可能起到一些推動作用,不能停留在原地!睂τ谌鐣是蟮摹肮そ尘瘛保瑢O德一的看法卻非常平實,“工匠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我們總會需要一些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人! 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孫德一以一顆不退縮不氣餒的工匠之心,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成就著不平凡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