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報記者 鄧幗梅 通訊員 郭漢強 張雨新 日前,城區和陸豐法院先后對兩宗涉黑案進行一審宣判,共有33名被告人受到法律制裁。自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我市法院堅持嚴打快審,不斷提升審判質效。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市法院共受理涉黑惡案件196件817人,審結188件758人,結案率96%。163名涉黑惡被告人被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重刑率36.5%。涉黑惡案件財產上繳國庫9312余萬元。 聚焦“案件清結” 打擊黑惡犯罪囂張氣焰 9月30日,劉某某等人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在陸豐人民法院一審宣判。劉某某等21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十五年至二年不等。就在劉某某案宣判的前幾天,章某某等12名被告人涉黑案在城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主犯章某某獲刑二十三年,其余被告人被判處相應有期徒刑。 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市法院共受理涉黑惡案件196件817人,其中涉黑案件40件251人,涉惡案件156件566人;審結188件758人,結案率96%。生效案件中,163名涉黑惡被告人被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重刑率36.5%。同時,審結涉黑惡犯罪“保護傘”案件9件。 記者在市人民法院了解到,我市法院受理的涉黑惡案件大多是共同犯罪,被告人5人以上的案件占比大,案情較為復雜。今年第一季度,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市法院曾一度面臨涉黑惡案件存量多、結案壓力大的嚴峻態勢。對此,市法院高度重視,堅持問題導向,第二季度以來召開了7次專項斗爭清案推進會,全面研判態勢,明確實行院、庭長包案、督導工作制;倒推辦案節點,層層分解任務;“一把手”每半月查臺賬、聽匯報、下基層,確保如期完成清案任務。 目前,我市法院已清結今年9月底之前受理的涉黑惡案件和省級督辦的一審案件,轄區4家基層法院案件清倉見底。日前,市法院在全省法院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推進會上作了經驗介紹。 狠抓“黑財清底” 鏟除黑惡勢力經濟土壤 全市法院堅持“打財斷血”、“黑財清底”,認真查明涉黑惡案件財產來源、性質、權屬,充分利用追繳、沒收、責令退贓退賠和判處財產刑等法律手段,徹底阻斷黑惡犯罪死灰復燃的經濟基礎。在“南粵執行風暴2020”行動中,市法院對未結的執行案件建立“黑財”明細臺賬,實行掛圖作戰,逐件落實到位。重點鏟除“黑財”骨頭案,今年初商請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將黃某專案移送我市中院,與此前執行的鄒某某專案合并執行。截止11月底,生效裁判的涉黑惡案件財產金額從2019年底1146余萬元增至1.14余億元,漲幅近10倍;涉黑惡案件財產上繳國庫金額從2019年底20余萬元增至9312余萬元,漲幅超465倍,切實鏟除黑惡犯罪的經濟土壤。鄒某某案中,市法院作出沒收鄒某某多處不動產的裁定后,其中一處涉案土地以溢價率285%的價格拍賣成交,是我市法院開展網絡拍賣以來溢價率最高的一次。 依托“云審判” 打通審判堵點難點 避免人員接觸、聚集等防疫要求給審判工作中的會見、提審、開庭等環節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成為辦案“堵點”。如何讓掃黑除惡工作“不打烊”、辦案不停滯、力度不減退,如期完成審判任務,市法院經多方協調建設了“云審判”平臺,兩級法院共享看守所審判法庭、詢問室音視頻網絡,打通市(縣、區)與看守所之間的物理壁壘,按時完成省法院清結去年底受理案件的任務。 我市為大要案開庭場地、核酸檢測、法警調配、押解囚車和異地轉押等開辟“綠色通道”。在今年陸豐發生“8.14”疫情期間,陸豐法院調用法院法警、公安干警約400人次,順利將羈押于廣州、揭陽、汕尾等地的58名被告人轉押至陸豐看守所,并在短時間內組織庭前會議,利用周末錯峰開庭審理了唐某某等14人、劉某某等21人涉黑案。 強化“協同作戰” 打好專項斗爭組合拳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更是一場“法律仗”。我市兩級法院對內建立案件會商、專項督查、警務保障、應急處置等七項工作機制,對外與市公安局、檢察院、司法局建立案件通報協調、案件管轄、預防和打擊“套路貸”三項工作機制,形成重點攻堅的打擊合力。“百日攻堅”專項斗爭開展以來,全市法院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向公安、紀檢監察機關移送違紀違法問題線索68條,發出加強監督和行政執法的司法建議40份,反饋35份,有效提升對黑惡勢力犯罪的整體防控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