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冊找回密碼

汕尾城市在線網-看有溫度的資訊

汕尾歷史 | 你知道曾擔任香港市委書記的海豐人嗎

2020-10-20 10:16| 發布者: swcszx1688| 查看: 18150| 評論: 0

摘要: 看有溫度的資訊,就看汕尾城市在線網

汕尾才俊多 聽我說一說

作者 / 魏偉新

筆者在編纂《廣東名人大詞典》和《海陸豐名人英才詞典》過程中,經常掩卷為我們家鄉不愧是革命圣地、文化名城,人才在一些領域密集存在而感到驚奇,感到自豪。請允許筆者舉些例子以證明所言非虛。汕尾(海陸豐)至少在下面十個方面人才眾多:

一、革命先驅多

汕尾(海陸豐)是一個革命圣地,革命先驅多。據不完全統計,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為共和國捐軀的烈士僅海豐一縣就有四萬人之巨,可以說是烈士們的鮮血把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染紅了。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海豐縣海城鎮橋東人)一家就是典型代表,他家有六名著名烈士。在海陸豐,全家為人民共和國捐軀三、五人的數不勝數。絕大多數烈士連名字都沒有被人記住。一些著名的烈士,例如紅軍十一軍政委顏漢章(1902年—1931年,海豐縣陶河鎮上吊橋村人)、副軍長彭桂(1903年—1933年5月,海豐縣亞前村人),人們知道的人也不多。很多人知道我們汕尾出了一位廣東省委書記謝非(1932年11月-1999年10月27日,陸河縣河口鎮人),可能不大知道我們還出了一位廣西省委書記梁秉剛(1900年—1932年,汕尾市城區捷勝鎮埔尾村人)、 一位香港市委書記張家驥(海豐縣赤坑鎮人),還有兩位中共南方局常委陳舜儀(1903年—1931年1月,海豐縣海城鎮下圍人)、林道文(1904年—1931年,海豐縣城東鎮名園鄉人)……再舉個例,我們汕尾還有一家出了三位部級干部的柯家:即曾任中山醫學院院長兼書記、衛生部顧問(正部級)、著名地下黨人柯麟(1900年9月—1991年9月,海豐縣紅草鎮人),他弟弟、事跡絲毫不亞于他的“地下澳門總督”、長期擔任澳門地下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新華社澳門分社顧問,正部級)的柯正平(1911年4月—2005年9月),他兒子、曾任中央政府駐澳聯絡辦副主任、中國駐阿根廷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柯小剛(1945年8月— ),等等,這些都是令我們汕尾人倍感自豪的革命先驅、傳奇人物!盀橛袪奚鄩阎,敢教日月換新天”,我們汕尾人要發揚革命前輩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急起直追,在改革開放搞活發展上同樣敢闖敢冒,為人民再立新功!

二、反清志士多

海陸豐人敢為天下先是有歷史的,不僅體現在中共黨史上,在推翻清朝、建立共和的斗爭中,很早就有海陸豐人敢為人先的身影。遠的“三點會”咱們不說,就在本世紀初,就有很多海陸豐人前赴后繼、浴血奮戰。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反清急先鋒”、“共和將軍”陳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海豐縣聯安鎮白町村人),他雖然在建立共和方式等與孫中山有不同政見,最后分道揚鑣,成為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但是他在推翻清廷的斗爭中建立的汗馬功勞是不能抹殺的。他是廣州新軍起義與“三·二九”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時任一路指揮),武昌起義勝利后,他在惠陽淡水組織民軍發動起義,將東江各路民軍組成“循軍”,任總司令,隨即光復惠州,建立新政。還有他的左臂右膀、參加“三·二九”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協助陳在惠陽組織武裝起義,建立循軍的馬育航(?—1937年,海豐縣海城鎮幼石街人)和參與“三·二九”廣州起義及光復惠州之役、后曾任廣東省財政廳長的鐘秀南(1877年—1944年,海豐縣海城鎮人),還有中國同盟會老會員、粵軍總司令部政務處長陳演生(1875年—1952年8月,海豐縣紅草鎮人)等等。再舉兩個例子:一是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本世紀初廣州發生了一轟動朝野的大事件,宣統三年(1911年)廣州地區最高軍事統帥鳳山將軍被刺身亡,事件主角——英雄少年李沛基(李援)就是我們汕尾人,當時鳳山所乘的八人大轎剛經該店門前,李在其兄李應生協助下及時行動,將掩置于店門前檐際的3枚各重10磅的炸彈投下,把鳳山炸得血肉橫飛后即從容逸去。二是著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陳潮也是汕尾人(1882 年—1911 年4月27日,海豐縣聯安鎮霞埔鄉人)。1911年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前夕,應召為“選鋒”(敢死隊),并約同輩四十五人同赴廣州,最后他在激戰中英勇犧牲。與他同來的幾十位海陸豐好兒女大部分犧牲,可惜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三、國防精英多

一個縣,同時有兩個“核潛艇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順便一說,我們還有彭實戈和陳克復等院士),先后擔任核潛艇總設計師,這是令其他地方羨慕和稱奇的,他們就是彭仕祿(1925年11月18日— ,海豐縣海城鎮橋東人,彭湃烈士之子)和黃旭華(1926年3月12日— ,汕尾市城區田墘鎮人)。此外我們汕尾在外地的國防精英還真不少,比如曾參加西北核試驗、任解放軍總參謀部防化部副部長(副軍級,授少將軍銜)、防化指揮工程學院副院長的黃旦群(1940年— ,海豐縣梅隴鎮人);曾參加我國原子彈試驗的葉道德(1934年— ,海豐縣鲘門鎮人),曾參加我國第一次遠程導彈試驗監測的王盛烈(1934年— ,海豐縣可塘鎮人),曾獲“國防工業技術改進成果”二等獎、“航天部科技成果”一等獎的劉仁謀(1937年— ,海豐縣陶河鎮楊北夏仁村人)等等。擔任軍隊重要職務的將領也不少,例如曾擔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將的歐金谷(1944年8月— ,陸河縣河口鎮人)、曾任廣東省軍區政委、少將的黃志忠(1945年9月— ,海豐縣聯安鎮人)、曾任廣東省軍區顧問(正軍級)的彭沃(1915年—1992年,海豐縣阿前彭村人)等等。

四、民主人士多

僅一個中國致公黨,我們汕尾就有五個主席(副主席),你信不信?且讓我一一道來:第一任主席、即創始人是陳炯明(1931年10月創辦致公黨);第二任主席陳其尤(1892年—1970年12月,海豐縣海城鎮東笏社人,也是我們汕尾第一個上紀念郵票的人)、第三任主席黃鼎臣(1901年—1995年,海豐縣海城鎮人),還有兩個副主席:伍禪(1904年—1988年12月,海豐縣海城鎮人)和伍覺天(1910年9月—2007年11月30日,生于海豐縣海城鎮,系伍禪胞弟),當時(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致公黨中央有三個主席(副主席),都是清一色的海豐人,一時傳為佳話,以致有人笑稱致公黨為“海豐黨”。據筆者初步考證,致公黨中央還有一個職務相當于副主席的領導人,就是上面提到的陳演生(致公黨第三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常委兼秘書長,第四屆代表大會當選中央主席團成員)。其他民主黨派也有不少汕尾人,比較有影響的比如曾任民盟江蘇省委副主委、江西副省長陳癸尊(1931年7月— ,海豐縣紅草鎮人),曾任廣東省僑委副主任、廣東省歸僑聯誼會主席、民盟南方總支部副主任兼海外委員會主任等職的戴子良(1891年6月—1951年11月29日,海豐縣西坑鎮人),曾任中國農工民主黨廣東省委副主委的陳本能(1926年— ,海豐縣海城鎮人),曾任民盟廣州市委副主委的吳潢(1912年— ,海豐縣可塘鎮人)等等。

五、音樂家多

汕尾盛產音樂家。最著名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世界級音樂大師、著名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馬思聰(1912年5月7日—1987年,海豐縣海城鎮幼石街人)和馬思聰音樂家族,著名的音樂家就有馬思蓀(鋼琴家)、馬思琚(大提琴家)、馬思宏(小提琴家)、馬思蕓(長笛演奏家),還有他堂弟馬思周等,第二代也有不少音樂家,馬思聰的女兒馬碧雪、馬瑞雪,兒子馬如龍,是鋼琴家、小提琴手。馬思蓀的女兒馬常子是鋼琴家,兒子馬庸子是大提琴家……還有曾任《中國民族器樂曲集成》編委的馬芝庸(1934年— )等,馬家如果大聚會,可以組織起一支龐大的“馬氏樂隊”!汕尾另外一個大音樂家叫陳洪(1907年2月—2002年7月,海豐縣人),他是著名音樂教育家、音樂理論家、作曲家、翻譯家,當年與馬思聰一起創辦廣州音樂院,馬為院長,他為副院長。為表彰他對中國音樂事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2001年5月,他榮獲中國文聯和中國音樂家協會頒發的最高榮譽獎——金鐘獎終身榮譽勛章。還有著名鋼琴家、教授、曾任武漢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的陳婉(1925年— ,海豐縣海城鎮人),著名鋼琴教育家、教授陳比綱(1933年— ,海豐縣海城鎮東笏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著名歌唱家彭康亮(1955年— ,海豐縣海城鎮人),作曲家、音樂家陳允鐵(1940年— ,海豐縣海城鎮人),本土知名音樂家、汕尾漁歌研究專家黃琛(1937年— 2004年11月,海豐縣田墘鎮人)等等。

六、書畫名家多

汕尾又是美術家眾多的地方。代表人物是著名版畫家何白濤(1911年—1939年,汕尾市城區捷勝鎮人),魯迅經常舉辦版畫展,每次都介紹他的作品參展,有一次,收集我國55幅版畫赴巴黎展出,其中就有他的《街頭》、《小艇》、《牧羊女》、《私斗》等5幅作品。還有一個著名版畫家就是曾任深圳市美協主席黃三才(1938年9月— ,汕尾市城區東沖鎮人);還有曾任中國美協廣東分會黨組副書記、著名水彩畫家陳吾(1924年8月— ,海豐縣海城鎮人),曾任中國美協廣西分會負責人的曾憲高(1937年— ,海豐縣赤坑鎮沙港村人),曾任深圳市美協副主席、著名油畫家黃希舜(1938年— ,汕尾市城區東沖鎮人),曾任香港畫家聯合會會長、香港美術學院副院長的李青(1943年— ,海豐縣可塘鎮人),被稱為“后嶺南畫派”、“卡通一代”代表之一、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黃一翰(1963年— ,陸豐人),曾被評為“國際十大青年藝術家”之一、著名工藝美術家馬澤霖(1960年— ,海豐縣海城鎮人)。曾多次在國際木刻大賽中獲冠軍、著名木雕家馬海豐(1945年— ,海豐縣鲘門鎮人),著名雕塑家陳桂輪(1935年— ,海豐縣人)、曾洪流(1938年11月— ,汕尾市城區人)、王新(1940年— ,海豐縣海城鎮人);曾任廣州市博物館副館長、以畫臉譜著稱的許固令(1943年— ,汕尾市城區東沖鎮人),擅長畫山水的李啟色(1966年11月— ,海豐縣人)、擅長畫人物的陳孝能(1948年— ,海豐縣海城鎮人),香港著名畫家王云山(1940年— ,海豐縣人),還有本土知名畫家馬若愚(1925年— ,海豐縣海城鎮人)、鄭孫堤(1943年— ,汕尾市人)等等。書法名家有著名書法家、澳門書法家協會主席連家生(1939年— ,海豐縣公平鎮人)、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欽碩(1954年— ,汕尾人)、本土知名書法家陳道燕(1936年— ,海豐縣海城鎮人)等等。

七、體育明星多

早在上一世紀60年代,我們就出了一個曾破400米、800米自由泳全國記錄15次、1964年印尼新興力量運動會奪得金牌的著名運動員盧枝(1945—1992年11月,海豐縣海城鎮人),改革開放后,我們最多產、最出名的就是體操運動員,曾入選國家體操隊隊員的著名運動員有連奪1992~1994年女子個人全能“三連冠” 、1995年日本第31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團體銀牌的葉琳琳(1978 年— ,海豐縣人),獲得1999年天津世錦賽高低杠銀牌、2000年悉尼奧運會女子體操團體銅牌的黃曼丹(1983年2月— ,海豐縣人),獲得1985年阿爾及爾第三屆國際體操錦標賽平衡木金牌和自由體操銀牌、1986年全國女子體操賽平衡木金牌的朱麗萍(海豐縣人),還有在全國青少年體操錦標賽中獲得跳馬金牌、全能銀牌、高低桿銀牌、自由體操銅牌、平衡木銀牌共五個獎項的林細妹(海豐縣人),運動健將王曉霞(1974年— ,海豐縣海城鎮人)等。其次是技巧,有奪得世界杯技巧賽獲得“三人全能”金牌(這是中國第一個技巧世界冠軍)、“三人第二套”銀牌、“三人第二套”銅牌,1983年參加美國世界杯技巧賽獲“三人全能”銅牌、“三人第二套”銀牌,同年獲世界技巧聯合會的嘉獎(對國際技巧運動作出貢獻的運動員)的蔡玉(1962年— ,海豐縣公平鎮王府前街人),還有連奪2002至2004年連續3年獲得全國技巧比賽混雙“三連冠”、2004年法國第19屆世界技巧錦標賽獲得第四名陳菲菲(海豐縣人),值得指出的,這些體育名將大部分是海豐著名體操教練謝心源等老師培養出來的。其他著名運動員有2007年全國帆船錦標賽獲得男子470級長距離賽金牌、獲得“全國優秀運動員”、“全國體育道德運動員風尚獎”的吳武棠(汕尾人),還有中國象棋特級大師莊玉騰(1967年— )、5位羽毛球全國冠軍等。

八、雜技英豪多

雜技英豪多,這與金牌教練謝心源也有關系,因為這些功勛運動員都是功勛教練調教出來的。最有代表的就是雜技雙雄——王海生(1954年— ,海豐縣人)和林雄(1962年12月— ,海豐縣梅隴鎮蟾蜍村人),1984年他們表演的“鉆地圈”在巴黎第七屆國際明日雜技馬戲比賽中,榮獲“法蘭西共和國總統金獎”;1985年在英國舉行的第10屆世界雜技錦標賽中,他們表演的“鉆地圈”獲技巧冠軍,“雙爬桿”獲“黑湖塔杯”,并奪得團體總分最高獲團體冠軍“英航杯獎”。此外,著名雜技英豪還有1992年3月在法國第15屆“明日”世界馬戲雜技節比賽中與楊冬等表演“女子大跳板”獲“法蘭西共和國總統金獎”的張英娜(1968年— ,海豐縣海城鎮人)、1991年在比利時第四屆“希望之路”國際馬戲大賽中榮獲該賽唯一的“希望之星”金獎,“頂碗”項目還榮獲新聞獎和觀眾獎,1993年“雙頂碗”捧回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最高獎——金小丑獎的陳小潔(1980年— ,海豐縣梅隴鎮人)。還有陳若茵、陳春燕等。

九、影視紅星多

早在上世紀30年代,我們就出了一個當時全國最出名的電影明星——李霞卿(李旦旦,1912年—1998年1月,海豐人),14歲主演《玉潔冰清》,上映后一炮打響,轟動上海。后來又連續主演了《和平之神》、《海角詩人》、《天涯歌女》、《五女復仇》、《西廂記》、《木蘭從軍》等影片,其父就是上面提到的反清名士、著名電影人、30年代最出名的電影公司之一的“上海民新”總經理兼董事會主席李應生;現在的代表人物就是華語影壇最杰出、影響力最大的武俠電影宗師,中國武俠電影的集大成者,香港80年代新浪潮電影的領軍人物,香港90年代新武俠電影的開創者徐克(1951年2月— ,海豐縣人)。他主演的電影有《難兄難弟》、《最佳拍檔》、《英雄本色》等。還編、導、拍了大量經典影視,多次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香港金像獎和第16屆法國科幻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葡萄牙科幻電影節最佳作品大獎、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特別獎、威尼斯電影節電影數碼獎等國際大獎,為了表彰他對電影事業的貢獻,2000年12月29日,23258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徐克”,這是中國演員、導演第一次被命名。獲得“中國電視十年杰出貢獻獎”、第15屆亞洲電視大獎“最佳男主角”(亞洲視帝)、主演過《戀愛季節》、《金枝欲孽》、《救世神棍》、《妙手仁心》、《非常保鏢》、《掌上明珠》等的香港著名影視紅星林保怡(1965年9月— ,海豐縣梅隴鎮人);此外,最近香港風頭最勁的影視紅星、2009年獲得“萬千星輝”最佳人氣、觀眾最愛男角色、最佳男主角三個獎項,2010年蟬聯最佳男主角獎項的“香港視帝”黎耀祥(1964年5月— ,海豐縣陶河鎮橫山村人);著名動作明星、中國星集團主席、主演過《賭神》、《賭神2》的向華強(1948年12月— ,陸豐人),他弟弟向華勝也是電影人,曾創辦香港永盛電影公司;1996年度奪得“香港小姐”冠軍、“最上鏡小姐”、“友誼小姐”、“才藝小姐”四項殊榮,1997年奪得“國際華裔小姐”亞軍、“最受傳播媒介歡迎獎”,主演過《五鼠斗御貓》、《幻影神針》等的李珊珊(1977年10月— ,海豐人),還有主演過《我的最愛》、《鐵嘴銀牙》等的影視紅星徐淑敏(1984年9月— ,海豐人),蔡一智、蔡一杰(皆海豐縣附城鎮鹿境人)等。

十、作家詩人多

這方面的代表人物當數著名詩人、作家,革命烈士、我國軍事文學的先驅丘東平(1910年5月16日—1941年7月,海豐縣梅隴鎮馬福蘭村人)。還有曾任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著名散文家、文學評論家蔡運桂(1934年12月— ,陸豐人),曾任花城出版社社長、著名作家、散文家王曼(1928年— ,海豐縣可塘鎮人)、曾任廣州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鄭逸夫(1933年— ,海豐后塘鄉人),現任香港《繽紛世界》雜志主編、著名作家、散文家林春華(1936年1月— ,海豐縣梅隴鎮人)、現任香港《文學研究》總編輯、著名作家林曼叔(1941年— ,海豐人),現任《佛山文藝》、《外來工》社長兼總編、著名作家劉寧(海豐縣人),還有作家、教授王劍叢(1939年— ,汕尾市城區東沖鎮人)、本土知名作家楊永(1928年—2003年,海豐縣梅隴鎮人)等。汕尾的詩人也不少,成立了很多詩詞學社。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返回頂部
国产区一二三四区2021